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吉安鄉公所為重塑島內客家族群二次移民文化路徑,爭取上級經費近1200萬元,執行「南埔客家溯源計畫~海唇情深一客庄」二期工程計畫,串起客家先人登陸地與客家廊道,打造與客家精神共融的環狀生活休閒區塊。▲吉安鄉長游淑貞(中)高度肯定海濱伯公社區多元新風貌。(圖/鄉公所提供)
為強化客家文化建設,鄉公所最近完成「海唇情深」工程,鄉長游淑貞偕同秘書謝美惠、建設課長吳印浴、吉安農會總幹事張德奇、伯公廟管理員等人會勘,一一檢視完工後的各項建設品質,踏勘客家廊道路徑,感受多元豐富的生態與文化。▲吉安鄉長游淑貞(中)與鄉農會總幹事張德奇(左)等人會勘「海唇情深」工程。(圖/鄉公所提供)
游淑貞說,考量適性建設的多元性,鄉公所致力透過公共空間傳承伯公信仰,盼能夠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客家信仰精髓。「海唇」在客語中意指海邊,有人說客家人是來自山的族群,但在吉安鄉仁安村海濱旁,就出現一群祖先遠渡重洋上岸群居形成的客家聚落,成為地方一大特色。▲吉安鄉「海唇情深」工程營造出濱海客家廊道美麗風情。(圖/鄉公所提供)
鄉公所延續106年完成的一期工程內容,進行「南埔客家溯源計畫~海唇情深一客庄」二期工程,設法提升南濱福德祠周邊環境,整建廟埕前的榕樹廣場與停車場,安設自行車架與無障礙廁所,提供在地居民與外來遊客使用,同時營造濱海客家廊道,連結化仁海堤打造洄瀾灣濱海公園,以客家陶燒藝術雕塑展現文化氛圍,提供遊賞人士最佳休憩站。▲吉安鄉公所改善南濱福德祠周邊環境。(圖/鄉公所提供)
其中,濱海客家廊道以伯公廟為起點,鋪設長達494公尺的農路與480公尺的農水路,充分活化土地經濟效益。農會總幹事張德奇指出,接近出海口的農地因為位於「水尾」,往往「吃不到水」,必須依賴抽大排提供水源,感謝鄉公所細心一併在工程中改善此現象,將農路與農水路做得盡善盡美,沿路可看見以往因為缺乏水源長期休耕的土地皆已恢復種植,讓土地效益翻倍成長。
連結濱海自行車道的濱海客家廊道,因屬於農路僅提供農耕車行駛,鄉公所在出入口都設置車檔,禁止大型車輛進出,但在完工後不久即遭不明車輛撞擊破壞。游淑貞呼籲,建設經費爭取不易,歡迎大家前往享受運動休閒生活,但請珍惜公共建設,尊重在地居民生活起居,維護友善潔淨環境。
游淑貞感謝客家委員會及花蓮縣政府力挺「海唇情深」二期工程,分別挹注補助款900萬元及266萬元,透過工程建設重現在地客庄先人篳路藍縷、遠渡重洋、開疆闢土的歷史風貌,而鄉公所也將完成環狀適性生活圈的最後一哩路,陸續透過化仁海堤景觀燈工程,完善休閒動線的夜間照明,讓此成為全天候都可安心放鬆的休閒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