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鳥棉鴨飛臨宜蘭一處養殖池,引來大批鳥友在車窗架起大砲鏡頭追拍珍貴畫面。(圖∕周俊雄攝)

一隻非常罕見的「迷鳥」棉鴨,4月30日出現在宜蘭縣礁溪鄉王通塭養殖池,吸引許多鳥迷在車陣中列隊攝影,正當棉鴨在池中悠游覓食之際,突然出現一隻猛禽類黑鳶對牠展開突襲,千鈞一髮之際,棉鴨迅速水遁再振翅飛離,驚險逃過一劫。這個突如其來的場面,讓眾鳥友都捏了一把冷汗,棉鴨也飛得無影無蹤。

這隻公的棉鴨曾在4月28日短暫出現,被宜蘭鳥友陳永琛和莊俊源拍攝到之後,就飛離現場。30日一大早,鳥友通報棉鴨再現,一時之間,魚塭兩側停滿鳥友的車輛,窗口亮出各式長鏡頭,對準超萌的棉鴨取鏡。


▲迷途棉鴨,在養殖池悠游覓食。(圖∕周俊雄攝)

這隻嬌客靜靜地漫遊覓食,牠在池塘找尋海綿水藻之間的水生昆蟲,偶而倒栽蔥式啄食水底的軟體動物,根本不在乎有將近二十位攝影師的存在。

根據鳥類圖鑑指出,棉鴨(Cotton Pygmy¬-Goose)屬於迷鳥,又稱棉鳧、綠背棉鳧,體長31-38公分,是台灣有紀錄的雁鴨科鳥類中,體型最小的一種,牠比小水鴨還要小一點點,長相非常可愛。

迷鳥是指不在遷徙路徑或棲息地而意外現身的野鳥,棉鴨原分佈在印度、中國南部、東南亞及至新幾內亞和澳洲部分地區。常活動於有豐富水草,尤其是浮葉植物的池塘、沼澤、水壩或潟湖等靜水域溼地。部分媒體報導指出,棉鴨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野鴨」,不過,非洲的「厚嘴棉鳧」成鳥體長27-32公分,應該才是最小的鴨子。


▲棉鴨遭遇黑鳶突襲及逃命的歷險過程。(圖∕周俊雄攝)

在台灣發現棉鴨的紀錄不多,僅有1928年及1931年在高雄、1978年在宜蘭羅東、1997年在台南葫蘆埤、2005年在台北縣(今之新北市)新海人工溼地、2007年4月25日在新店台大安康農場有發現棉鴨。最近幾年在台南官田溼地也有棉鴨出現,2018年10月28日,宜蘭勝洋水草有一隻棉鴨,曾經引起鳥友們趨之若鶩地搶拍。

王通塭這隻棉鴨有著短短的黑色嘴喙,是公鴨。看牠持續認真覓食,一旁大個頭的一對花嘴鴨和牠相安無事。但是,就在上午11時47分,危機降臨,安詳的氛圍驟變。棉鴨似乎警覺到空中出現可疑敵人,牠停止覓食,頭部出現騷動不安,雙翅微微翹起,游水的動作異常緊張。原來是空中出現一隻俗稱老鷹的黑鳶作勢低空衝刺,棉鴨見大勢不妙,緊急潛入水中,池面激起一片水花,十餘秒後牠又浮出水面,連續兩度被黑鳶俯衝攻擊,在黑鳶回頭轉彎之際,棉鴨趁隙快速起飛,逃之夭夭,不知去向。

十多位聽聞鳥訊,後續趕來的攝影師們,苦守池畔,直到傍晚六時三十分,仍然未見棉鴨回來現場。(本文作者∕資深媒體工作者暨宜蘭左岸藝廊藝術總監:周俊雄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