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溫」為同義字,因為更新校正太原堂温氏神主牌,沒有想到家族也陷入「温・溫」姓氏困擾,一時半載恐怕也難分難解。
家族姓温或溫?已經在14世必先温公乾隆16年(西元1751年)的墓碑勒文中,查證確認數百年前為温氏,問題是家族中仍有不少成員,早年不曉得什麼原因,户籍登錄為「溫」姓,造成不少困擾,改嘛,牽設住址、財產等一拖拉庫的問題,不改嘛,又覺得怪怪的。
針對「温、溫」寫法不同,內政部曾函示,這些都是同一姓氏,也都符合姓名條例第2條規定所列通用字典之文字。民眾申請案件,機關宜尊重當事人姓氏書寫方式,不因書寫方式不同駁回申請,如有身分認定疑義,以戶籍資料為準。
內政部的說明有講等於沒說,相關的「温、溫」財產糾紛也告上法院,多年前一家金融業,有一件向溫姓債務人追償債權查封財產,結果,姓「温」的厲害了,訴之聲明主張此温非彼溫,法官判決温、溫關鍵的印鑑紀錄並不相同,姓温的民事官司打敗大銀行。
跟金錢往來最敏感的銀行,有了姓氏訴訟慘痛經驗案例,行員更是用放大鏡看「溫、温」姓名和身分證不一樣,寫錯了就是拒絕兌現提領,多年來民眾匯款給姓温或溫的,也花了不少時間在「温、溫」之間打轉,有經驗被整怕了的,一定强調要寫「日」温,或「囚」溫的正確寫法。還有户政單位也是一樣,因為内政部函示不明確,上令無法下達,承辦人不會把「温、溫」看成同義字。
針對「温、溫」認定問題,不知道會解決問題的政府,有否根本解決之道嗎?(本文作者∕資深媒體人:溫富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