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喬智/嘉義報導
111年的義竹鴿笭文化季於4月6日在義竹鄉平溪村衛生室前廣場舉辦開籠儀式;縣長翁章梁、義竹鄉長黃阿家、縣議員黃金茂等貴賓,為傳承久遠的鴿笭文化季揭開序幕。
翁縣長回憶起小時候在比賽前,許多人會訓練鴿子,有時一早便會聽到「嗡嗡嗡」的聲音,便知道鴿笭季又要再次開始!他特別介紹,鴿笭有分尺寸,大家會以鴿子能背到最大尺寸的鴿笭為榮,這就是農村的樂趣。
翁章梁期許,藉由賽鴿笭農村傳統活動,聯繫、凝聚地方人民情感與向心力,也為寧靜的農村增添幾許熱鬧的氣氛,加入年輕人的創意,讓義竹的鴿笭季能發展成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傳承在地文化的活潑動能。
為傳承鴿笭文化,現場也設置彩繪鴿笭DIY,盼讓學童能更加認識農村傳統文化;此外,鴿子象徵「和平」,讓鴿子飛上天空,飛向四方,意味著把和平的祝福帶向世界各個角落,也象徵祈求未來一年的豐收與平安。
義竹的「賽鴿笭」是將不同尺寸的木笭綁在「鴿選手」身上,再讓鴿選手從對方村莊固定放飛陣地飛回自己村莊;通常由兩村交互對戰,鴿子飛行途中如有停飛落腳,村民可用各種方式攔阻對方的鴿子抵達終點;隔日或擇日攻守互易,視雙方飛回鴿笭數量決定勝負。
鴿笭活動的起源,一般認為是明鄭時期屯田的士兵於農閒時,在軍用信鴿裝上竹哨,讓哨聲隨著鴿子飛翔而響徹雲霄;之後參與的人增多,演變出越來越大的竹哨與複雜、縝密的比賽規則;全台灣目前只有在台南新營、鹽水、學甲以及嘉義的義竹一帶,仍保有鴿笭的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