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蚩尤九黎城 成都濃園國際藝術村

漆樹屬落葉喬木,漆樹汁即生漆。生漆,俗稱「土漆」,又稱「國漆」或「大漆」,它是從漆樹上採割的一種乳白色液體,是純天然無毒無害的上好塗料。生漆主要用作刷傢具等生產生活用品。

割漆是一種傳統的在漆樹上取天然油漆的方法。

彭水境內盛產優質天然生漆,產漆歷史悠久。據《彭水縣誌》記載,縣內絕大多數地區適宜漆樹生長,有「生漆之鄉」的美譽,海拔800至1000米的普子、石盤等15個鄉被列為生漆商品生產基地鄉,其中,「萬足生漆」聞名全國,還出口東南亞地區,享有盛譽。上世紀70年代末,全縣漆樹達337.44萬株,當時漆樹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可觀。

隨著各種塗料和化學類油漆的普及,生漆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銷聲匿跡,「割漆」這種技藝也隨之面臨即將消失的處境。

俗話說「百里千刀一斤漆」,割漆是門苦差事。漆樹多在深山,割漆人忙碌一天,採集到的生漆也就兩三斤。要是不小心碰到生漆,皮膚上還易起紅疙瘩。石盤鄉石新村的楊恩龍是當地為數不多的割漆人,在化工塗料廣泛運用的今天,他仍沿襲著這門傳統手藝,孤獨卻堅定。

10年前,楊恩龍在自家閒置的地裡栽種了近1000株漆樹,今年是產漆的第六年。

楊恩龍介紹,割漆的季節有要求,一般都在夏至後開刀,寒露收刀,如果割太早,樹葉還沒長好,就會失去養分,不利漆樹生長。盛夏時水分揮發快,陽光充沛,所以割出的漆質量最好。每天日出前是割漆的最好時辰,日出以後,隨著氣溫的上升,相對濕度降低,割口易氧化乾涸,分泌時間短,流漆量少、產量低。忙碌一整天最多能收兩三斤漆。

楊恩龍介紹,一兩小時後便可收漆,集中裝在大的塑膠瓶裡為宜,在一棵樹上一般每隔80釐米左右,可交錯開口割漆,口子每週可割一次,每割一次便增大一點,一個口子一年內可割20次左右。割開的口子經過三五年又會重新合攏。剛流出的漆液呈灰乳色,與空氣接觸後氧化變成栗殼色,乾後呈褐色。「白賽雪,紅似血,黑如鐵」,就是說天然漆從液體狀態到氧化乾固後,色澤由淺到深,最後形成堅固漆膜的過程。

民間有「生漆入木」的說法,造就了生漆具有耐腐、耐磨、耐酸、耐溶劑、耐熱、隔水和絕緣性好、富有光澤等特性,是軍工、工業設備、農業機械、基本建設、手工藝品和高端傢具等的優質塗料,經濟價值很高。

漆樹是有毒的樹種,生漆不是人人都能接觸的,它的漿液沾染到人的身上會產生過敏反應,皮膚紅腫,奇癢難忍。也許,在不久將來割漆技藝會淡出人們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