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美國耶魯大學商業與環境中心聯合主任Todd Cort於3/21《今周刊》主辦的 2022「ESG 永續台灣」第二屆國際高峰會時專題演講時指出,COP26有幾大重點,分別是締約國達成協議加快「不倒退機制」、所有締約國須提出新的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加速排碳量的曲線下降。
Todd Cort也提到,在巴黎氣候協定第6條提議中,要建立國際碳交易架構,雖然當時並未達成協議,但在COP26協議中,各國未來將會就國際碳交易架構達成共識,這就為未來帶來深遠意義。
格拉斯哥協議達成後,將確保碳權不會重覆計算,且由於協議規定碳權雙邊貿易不徵稅,代表可加速雙邊碳交易、提升效率,意味著未來希望以減少排放量為先,其次才是購買碳權,在各國可在市場上買所需NDC後,碳市場的交易規模可望擴大,且也避免碳權市場上充斥重覆碳權,有效控制供給,讓碳權大幅成長、降低價格波動等,且在此協議之後,森林、再生能源、農業技術等,將成為市場主要碳權來源。
上述格拉斯哥協議中的重點達成以後,可望少對碳權的依賴,轉而以減排為首要目標,也將吸引最多投資。
在永續投資方面,M&G Investments基金經理 Alex Araujo提到,傳統的ESG投資方案以潔淨能源或再生能源為主,但過去大家一窩蜂買進這些標的,資金湧入永續基金,讓潔淨能源、再生能源公司的估值已過高,但隨著熱潮退去,投資人可能會面臨大幅虧損,因此為了避免大幅虧損,他們以投資轉型期的公司為主,但這些公司不見得是一般投資人會去投資的標的之一。
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董事長林修銘則指出,集保推出IR平台是全球第一個,將外資極為重視的ESG評等,彙總對投資大眾及機構開放的平台,此平台已成為台灣最主要的ESG資訊來源之一。不過,台灣企業ESG尚有不足之處,例如,台灣公司董事獨立性整體仍弱於全球水準,相對於外資期待超過3分之一、甚至超過2分之1,多數台灣公司仍僅具備法規最低5分之1水準。▲國際權威講者耶魯大學永續財經中心主任Todd Cort以「COP26後的碳交易市場」為題,進行演講。(圖/今周刊提供)
台灣房屋集團總裁彭培業以「ESG社會變遷中的企業責任」為題,分享台灣房屋為了ESG所做的努力。彭培業表示,台灣最龐大的一股力量來自於中小企業,但中小企業可以做些什麼事,是相當值得思考的事。台灣房屋在2010年見到國道三號山崩事件以後,決定 開始環境造林、友善食安及樂齡建築等幾個面向,在環境造林部份,台灣房屋推動十年樹林計劃,植樹為長遠的計劃,當企業員工知道公司的計劃,也能了解企業是以長遠的角度經營。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則指出, ESG投資市場規模持續增加,而在疫情之後,投資人也更重視ESG的主題,加速投資人參與ESG投資,有9成以上資產超過2000億美元的大型機構法人與退休基金增加ESG投資,這也可見ESG在未來投資舉足輕重的重要性。
至於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未來的投資佈局應如何配置,M&G Investments 亞洲區(日本除外)機構法人及通路業務總監林長忠表示,在2030年M&G所有可掌握的退休保險金投資標的裡,都主張要「脫碳」,因此未來在5000億的管理資產中,將要完全做到碳中和,而退休基金最大的秘密武器就是不看短線,所以不會被現在的金融市場限制想像,投資的標的不能只用盈虧來看,像可能一間公司賺了錢,但他可能污染了你家後面的河川,所以我們期待能形成社會影響,也在去年用了70億美元來培養能獨角獸。
在資產配置方面,未來也傾向用基礎建設角度去囊括能源轉型跟再生能源,這就好比都市更新與重劃區的差別,都更後還是人們原來住的地方,但重劃區也許有綠色獨角獸,因此要非常長線地補捉新的技術,反回饋給猶如都更般,傳統能源的轉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