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成都濃園

用一個略時髦的詞來形容趙農老師的話,應該是nice。是的,趙農老師是一個很nice的人,細心而周到。對於我們的採訪他認真以對,到了工作室後,桌子上已經擺上了蓋碗茶。

趙農老師的故鄉是布拖縣。其隸屬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涼山州東南部大涼山區,布拖又稱吉拉補特,是彝語「補特」的音譯,「補」指刺蝟,「特」指松樹。意思是「有刺蝟和松樹的地方」。這裡是彝族火把節的發源地,素有「火把節的聖地」的美稱。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

年少時候的趙農老師經常和朋友們一起彈著吉他,坐在操場上,哼唱著來自台灣的校園歌曲。無憂無慮的少年錦時,這在當時的布拖一定是很亮眼的一種存在。

有青春,有夢想。

那雙眼睛,看著從外面來的很多畫家經常來到布拖寫生畫畫,其中就有著名藝術家程叢林老師,好奇而又憧憬。他熱情的帶著他們去采風寫生,充當嚮導。那樣的日子,歡快而美麗。畫家們沒有想到就是這樣的機緣,讓繪畫藝術在這個小伙子心裡扎下了根,從而改變他的一生的軌跡。

▲野外繪畫的趙農老師。

是的,這個大男孩決定要辭掉稅務局的公職,去成都追尋他的藝術夢想,用他的畫筆去描繪瑰麗的風景。

老師談到了他的一個夢。在夢里,他又回到了當年的五桂橋的寫生基地。朋友相伴,藝術探討,環境自然而又生趣。他很懷念,今天談及他都有些略濕潤眼眶。那種藝術交流圈的滋養,讓他流連忘返。雖然,後來由於拆遷,大家走散了。

還好,後來有了濃園。

▲趙農老師工作室的一隅。

筆筆生輝,色色動情。

寫生型畫家而言,從現實生活中選取題材必不可少的。

趙農老師就是一位寫生型畫家。作品用色很大膽,「用色彩跳舞姿態」,他一直在強調和尋找著自己的風格,從他的作品中你可以發現他特有的筆法勾勒。


▲趙農《田園之歌》


▲趙農《集市的鄉愁》


▲趙農《戲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