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佛界‧弗屆-魏永賢的雕塑世界」,是藝術家魏永賢在故鄉的首次個展,同時是他沉澱、蓄積30年醇厚藝術能量為故鄉所帶來的誠摯祝福。一系列佛像主題代表作品50件,處處可見他於佛理、法相與美學之間優游往返的軌跡,潔淨風雅的獨特氣質,讓人心生自在歡喜。▲花蓮縣文化局導覽志工解說藝術家魏永賢的佛雕特色。(圖/記者范振和攝)
花蓮子弟魏永賢非科班出身,30歲時才開始學習雕刻,憑藉生俱來的天賦與自學不輟的毅,很快地在雕刻界打響名號,因本身信仰以及在花蓮接觸了許多教友的因緣,開啟了他的佛像創作之路。▲藝術家魏永賢半成品佛雕,也成了展場一大特色。(圖/記者范振和攝)
魏永賢從仿古開始學習佛雕,人生第一件佛像作品就是佛首。他說,自己一開始對於雕刻佛像,總是苦思鑽研、精雕細琢,企圖力求完美,直到有一次旅遊參觀雲岡石窟,看到千年前古人所雕刻的偉岸巨佛經時間風化,部分容顏及軀體雖已殘破,但「殘像」卻比完整的形象更顯出一種永恆的精神性,讓他內心大受衝擊、茅塞頓開。▲藝術家魏永賢雕刀下的觀音,線條簡約,刻意模糊了五官。(圖/記者范振和攝)
此後,他開始深入探討「時間性」的問題,並思考跳脫過往框架,表現當代佛像的精神面,也讓他的佛像創作進入更深的層次。有別過去傳統佛像講究對稱、嚴謹的樣貌,他的佛像風格開展出流暢的律動,呈現純粹的淨與美,甚至相當程度凸顯出材質,例如,透過大理石潔淨紋理,詮釋出超俗優雅的風貌。
▲藝術家魏永賢的鐵雕佛像,尊尊莊嚴不失自在。 (圖/記者范振和攝)
魏永賢指出,他曾夢見觀音,但再怎麼樣也看不清模樣,但卻又能明顯感受到觀音的慈悲與莊嚴,模糊不清的意象更強化了觀音的佛性,這經驗影響了他的觀音創作。就如展出作品《大士》,帶有哲學的寫意思維,刻意模糊了觀音的五官及寫實身形,改以強化簡約的輪廓線條,更加凸顯了禪意。▲藝術家魏永賢的石雕佛像,禪味十足。 (圖/記者范振和攝)
這次展出的亮點作品《除厄藥師佛》模型,高達5公尺,未來將放大一倍,以石雕模式設立在太平洋公園,經費由除厄藥師功德協會募捐贊助,這件作品也顯示出魏永賢的佛像雕刻,已獲得許多宗教團體的高度認同。
▲藝術家魏永賢的木雕佛像,令人心生歡喜。 (圖/記者范振和攝)
魏永賢曾參與過中台禪寺佛像製作三年,以及受法鼓山委託製作法像,大大小小的委託案不斷,最為人所熟知的代表作為花蓮慈濟靜思堂「蓮池海會」~13公尺長的八道蓮花造型扶手,高雅細緻、莊嚴至極。
▲雕塑家魏永賢專注的創作神情鏡頭,置放展場牆上,不免令人多瞧一眼。 (圖/記者范振和翻攝)
花蓮縣文化局邀請魏永賢於石雕博物館舉辦首次個展,即日起3月30日止,文化局期盼疫情期間,系列佛雕創作能為觀者帶來撫慰與安定的力量。
▲藝術家魏永賢的神指創作,不少觀眾學著比劃,還真不像。 (圖/記者范振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