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喬智/台中報導
「東大溪水環境工程暨環境教育館」在昨(25日)正式落成啟用,繼108年2月14日情人節當天,市長盧秀燕在開工典禮中與嘉賓及臺中市民情定東大溪,如今美夢成真,啟用典禮上由令狐榮達副市長與東海大學王茂駿校長、水利局范世億局長、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蔡鴻德副署長、李鴻源教授、立委、議員及里長等貴賓一同點亮東大溪,送上這個聖誕大禮。
活動特別邀請計畫執行過程參與過的在地里民、商家、民意代表及NGO團體們一同見證,加上「筏子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的吉祥物「阿筏」及聖誕老公公到場加持,並由東海大學風信子民謠吉他社及熱舞社開場演出,熱鬧氛圍為東大溪的啟用增添活力,也讓東大溪正式亮起來。
台中市副市長令狐榮達表示,東大溪原是一條臭水溝,經過市府與東海大學公私協力之下,使東海大學及鄰近區域有一番新風貌。本計畫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礫間處理,每天可以處理一萬噸的汙水,配合週邊環境保護與景觀的設計,特別是東大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的成立,形成一個很好的環境教育場域。
東海大學校長王茂駿表示,東大溪整治計畫對學校的環境而言是一個示範的場域,疫情趨緩後,環境教育館已開放,有政府機關也有鄰近中小學生帶班的團體,接受環境教育。此外,東海大學許多系所將課程及專題與本計畫結合,像是生科系、景觀系及建築系等,而勞作教育也安排淨溪及服務學習相關活動。本校亦於東大溪週邊建置大數據分析的監測系統,做即時的資料收集,了解環境的變化並採取因應措施。本計畫不論是對週邊社區或東海大學,皆有很大的助益。
李鴻源教授表示,我參與過無數工程,東大溪計畫雖不是最大的,但卻讓人印象最深刻。兩年前因東海大學與台中市政府簽下合作協定,鼓勵師生、NGO及NPO共同參與,結果於兩年完工,這是台灣工程的奇蹟。最重要的是東海大學及週邊環境的轉變,進而發展環境教育。
東大溪為本市市管區域排水,位於東海大學旁,隨著商圈夜市的興起,生活及營業廢污水不斷匯入,水質混濁惡臭,儼然成為一條臭水溝。感謝東海大學無償提供設施場域所需用地,順利讓市府啟動「東大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工程」,更感謝水利局團隊,在這施工艱困的長條河谷地形中,將阻力化為助力,巧妙利用地形高低差,以全重力流輸送水體方式打造日處理量達1萬噸的礫間水質處理設施,並於校方提供的建築空間合力打造「東大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同時辦理十幾場與在地及NGO團體互動式對談活動,在結合學校及公民力量下,成功達成水質淨化、環境改善、生態復育以及環教推廣的永續目標。
水利局長范世億進一步表示,東大溪計畫的成功,除了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經費補助及用地的到位外,商家的配合也很重要,在污水全量截流情況下,商圈因營業性質產生的高油脂污染源,恐造成礫間設施阻塞而喪失功能,故水利局主動發起與東海大學合作,在商圈推動油脂截留器裝設,同時於礫間前處理機房設置油脂加壓浮除系統,成功改善了東大溪水質;加上環教館、礫間觀察窗、步道沿線的雙語解說牌及微水力發電等設施的設置,除了達成「環教融合」目標,也實踐了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之「SDG6淨水與衛生」及「SDG13氣候行動」方針,更讓水利建設提升至水文化層次,歡迎大家一起來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