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在意肉品資訊。(圖/桃園市議員朱珍瑤提供)

社會中心/桃園報導

四個公投將在本周登場,其是否進口萊豬的議題,大家討論較為熱烈。據統計,目前政府開放萊豬,已累積上千噸的美國豬肉進口。但目前市場上看到的,幾乎都是「台灣豬」標章;實地走訪攤商詢問,才知道大家都害怕自己賣的豬肉,被消費者認定是萊豬。

民意在乎的是有沒有萊劑,但政府卻只願意標示產地

根據網路媒體《食力》在 2021年網路問卷調查,58.8%民眾在意的是「豬肉含不含萊克多巴胺 (瘦肉精) 的標示」,但目前法規所強制標示的「豬肉產地標示」,卻只有 41.4%民眾較在意。

台灣豬肉業者也反應:當更換豬肉來源時,不管是西班牙豬、丹麥豬明明都不含萊劑,中下游卻都要忙著換產地標籤,不僅是可觀的包材浪費,搞得大家很痛苦。

▲比起只有標示豬肉產地,6成民眾更在意有無萊劑。(圖/桃園市議員朱珍瑤提供)

歐盟禁用萊劑,加拿大豬農幾乎不用,就連對岸也禁止進口

反觀在國際間,歐盟全面禁止使用萊克多巴胺,進口肉品也要零檢出,全球豬肉消耗量最大的中國大陸,也禁止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和美國鄰近的加拿大,儘管政府允許使用萊克多巴胺,豬農們卻為了讓自己的豬肉更有競爭力,已經幾乎不使用萊克多巴胺。

桃園市議員朱珍瑤表示:「這次政府開放萊豬進口,造成多數家庭主婦的恐慌與質疑民眾對豬肉產地不信任,對食品安全不放心,對萊豬政策不認同。」

https://www.facebook.com/yoyo0715/posts/45560829926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