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面人物|植迷」特展 (圖/駐館藝術家邱雅茹、協同創作者走路鳥提供)
▲「瘋面人物|植迷」特展。 (圖/駐館藝術家邱雅茹、協同創作者走路鳥提供)

生活中心/桃園報導

為鼓勵原住民族人創作發展,桃園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及財團法人桃園市原住民族發展基金會推出「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藝術家駐館計畫」,以「親子跟環境教育」為主題,徵選原住民駐館藝術家,除了提供展示空間給予獲選的駐館藝術家,其創作品也將典藏於原住民族文化會館,藉此培育新銳藝術人才。

110年度藝術家駐館計畫經過徵選後,由排灣族陳曉雯(Wumi Djakucan)及布農族邱雅茹(Aping)獲選擔任原住民族文化會館駐館藝術家,兩位創作者皆發揮對原鄉植物的運用想像,展現連結家鄉與部落的藝術創作,透過作品展現原住民族與自然環境共融共生的生活智慧與藝術昇華。

▲「職人.植人」特展。(圖/駐館藝術家陳曉雯提供)

上半年度由排灣族藝術家陳曉雯所創作的【職人.植人】系列攝影作品,陳曉雯透過影像紀錄宜蘭南澳泰雅工藝保存者陳双成的苧麻線鉤織技法,以及花蓮新社噶瑪蘭耆老潘烏吉的香蕉絲積線技藝,藉此展示原民生活工藝跟植物的相生關係,讓觀眾了解原民生活與原鄉植物的緊密關係,紀實影像呈現宜蘭南澳的蕨類生態,同時也拍攝了其他與原住民族生活緊密相連的咬人貓、月桃、山胡椒/馬告、赤楊、苧麻、薏苡等植物,讓觀眾更了解原鄉植物並勾起部落生活的回憶。

▲南澳泰雅工藝的苧麻線鉤織技法。(圖/駐館藝術家陳曉雯提供)

現正展出的【瘋面人物|植迷】藝術創作展,是由來自高雄那瑪夏的布農族藝術家–野女Aping藝術家,本名邱雅茹(Aping Ismahasan)所策劃展出。邱雅茹以族人對於植物運用的生活思維及智慧做為創作之精神指引,利用原住民族常用的假酸漿葉和薏苡作為創作素材,將花藝與裝飾結合,反應人與植物、環境生態、文化教育等共生相關議題。

藝術家邱雅茹以布農族人女性帽(頭)飾文化為創作發想,採集那瑪夏地方民族植物假酸漿、薏苡乾燥技法進行創作,並加入銀飾作為點綴元素,藉由原鄉植物文化的發掘,並透過不斷追朔、反思、解離及創新的過程,讓原住民族文化的頭飾有了當代時尚風貌,並以華麗的姿態呈現出原民傳統智慧、工藝技法及創意美感。

【瘋面人物|植迷】藝術創作展出至12月16日,現場填寫問卷後還可拿到由紙藝大師洪新富所設計的DIY紙雕作品,讓民眾到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感受原民藝術的華麗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