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轉涼,冬候鳥已經大批湧入蘭陽平原。其中,二十多隻第一級瀕臨滅絕保育類的黑面琵鷺,加上七隻白琵鷺,最近已經降落宜蘭地區,吸引許多愛鳥人士賞鳥和攝影。
每年冬季,都會有大約二十幾隻保育類黑面琵鷺飛來宜蘭度冬,這批黑琵停留在宜蘭平原主要的地區,包括五十二甲濕地、礁溪塭底水田和頭城下埔濕地。今年最特別的是,有6到8隻的黑面琵鷺是從去年冬天到達宜蘭度冬,整個夏天一直都停留在蘭陽溪河床以及附近的水田,其中包括一隻掛有韓國的腳環編號Y07的黑面琵鷺。
▲黑面琵鷺飛臨水田大快朵頤。(圖∕周俊雄攝)
根據宜蘭縣野鳥學會理事長陳介鵬表示,Y07是2020年在韓國出生,冬天隨著大批的黑面琵鷺入境台灣,直到今年的五月,還在台南七股地區被記錄到,而在5月31日,宜蘭鳥友發現它和幾隻黑面琵鷺轉來蘭陽溪河床,持續幾個月也都記錄到大約6到8隻黑面琵鷺,完全沒有飛離宜蘭。由於黑面琵鷺大約三到四歲才進入成熟繁殖期,所以第一個曆年的黑面琵鷺,如果度冬地區的糧食不缺,可能就完全沒有飛回大陸東北遼寧形人坨和南、北韓外海的無人島繁殖地。
▲黑面琵鷺展翅飛翔的美姿。(圖∕周俊雄攝)
另外,最近也有鳥友在礁溪塭底地區水田發現7隻白琵鷺,往年大概只有零星一、兩隻白琵鷺混在宜蘭的黑面琵鷺當中,今年一口氣來了七隻白琵鷺,也算是相當特別。不過,隨著時間的變化,這七隻白琵鷺,最近也可能和五十二甲濕地的黑面琵鷺混居在一起了。
白琵鷺比黑面琵鷺體型較大,兩者外觀最大的不同是白琵鷺臉上黑色裸皮範圍較小,所以眼睛可以被清楚看到,相反地,黑面琵鷺的眼睛和黑色裸皮混在一起了。白琵鷺的族群普遍分佈在亞洲、歐洲和非洲,數量龐大,生態相對穩定。
▲白琵鷺(右)與黑面琵鷺(左)最大的不同是白琵鷺臉上黑色裸皮範圍較小,眼睛可以被清楚看到,黑面琵鷺的眼睛和黑色裸皮則混在一起。(圖∕周俊雄攝)
根據中華野鳥學會2021年1月16和17日的全台黑面琵鷺大調查,總共有3132隻黑面琵鷺,而同一時間全球黑面琵鷺的大普查統計數字為5222隻。黑面琵鷺自1990年因香港觀鳥專家發表全球只剩288隻,引來各國關注並被IUCN列為生態受威脅物種,所幸各國持續關注及加強保育而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掛有韓國腳環編號Y07的黑面琵鷺。(圖∕周俊雄攝)
由於黑面琵鷺僅存在東亞地區,夏天繁殖地在大陸東北大連外海,以及朝鮮半島西部的無人島。黑面琵鷺的度冬地區在台灣、華南、香港、泰國、越南、菲律賓、日本與南韓,而主要度冬地台灣超過全球數量的60%,更加顯得十分難能可貴。
今年年初,全台灣三千多隻度冬黑面琵鷺,超過五成都在台南、嘉義地區,其餘也多分佈在中南部各縣市,北部地區相對比較少,不過,每年在宜蘭都有大概二十多隻黑面琵鷺來此度冬,因此成為宜蘭和北部地區鳥友賞鳥和追蹤拍攝的最愛冬候鳥之一。(本文作者∕資深媒體人暨宜蘭左岸藝廊藝術總監:周俊雄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