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藝石代主理人陳忠凌轉型玉石骨灰罐路線。(圖∕范振和攝)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受到新冠疫情與兩岸關係惡化影響,花蓮縣石藝界哀鴻遍野,大藝石代主理人陳忠凌力挽狂瀾,最近積極轉型,朝生活與宗教相關用品研發,其中,玉石骨灰罐與棺材,最受矚目。

陳忠凌將玉石骨灰罐列為轉型主打產品。(圖∕范振和攝)
大藝石代計畫推出新產品裝骨灰的玉石棺材半成品。(圖∕范振和攝)

也是碩碧公司總經理的陳忠凌說明,花蓮是石藝的故鄉,原本擁有大型十餘家藝石公司,目前只剩下光隆與碩碧等少數幾家苦撐,而近百家的中型藝品館、小型藝品店幾乎全軍覆沒,至於,碩碧旗下的石藝工廠,是花蓮碩果僅存的七彩藝石生產大家,仍硬著頭皮扮演上游供貨角色。

大型玉屏風乏人問津。(圖∕范振和攝)
碩碧旗下藝品館七彩藝石待價而沽。(圖∕范振和攝)

花蓮石藝品進入「冰河期」,大小工廠紛紛暫時歇業或宣告倒閉,陳忠凌說,去年9月他自父親陳有福手中接手經營廠務後,為讓老員工生活穩定,不忍停工裁員,但要因應20位員工的人事直、間接管銷成本,必須絞盡腦汁,轉型刻不容緩。

碩碧旗下藝品加工廠改生產骨灰罐。(圖∕范振和攝)

原本聚寶盆、花瓶、筆筒、雕刻等琳瑯滿目的七彩藝品,是碩碧主打產品,陳忠凌說,他父親靠七彩藝石打下一片天,極盛時期,員工近80人,如今下游不見了,連帶地中、上游都跟著叫苦,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很多展覽、比賽停辦,他立馬壯士斷腕,設法先出清庫存,再轉往電商與貿易路徑發展,企盼殺出一條血路。

兩岸關係冰凍,重挫大型七彩玉花瓶出路。(圖∕范振和攝)

陳忠凌總算在轉外商的電商平台與網路上找到生機,生產生活用品如時鐘、辦公造景、風水擺設等,都受到消費者青睞,而生產宗教相關用品如骨灰罐、香筒、燻香盤等,也頗受宗教界喜愛。他與產品設計師常埋首研究各種創意產品,希望跳脫石藝品給人笨重的刻板印象,也設法讓石藝品散發藝術兼具實用的品味。

玫瑰石造型時鐘,頗受年輕族群青睞。 (圖∕范振和攝)
七彩藝品變身糖果罐,別致引人。(圖∕范振和攝)
石藝品結合木筆架,成組售販打通路。(圖∕范振和攝)

陳忠凌不諱言地說,往昔藝品館透過旅行社牽線,引進採購團,旅行社一抽就是七成,衍生諸多枝節,為人詬病已久,如今他走自由品牌路線,設法壓低售價,實質回饋消費者,儘管館裡仍有大批產品待價而沽,但已漸有起色。

陳忠凌將傳統玫瑰石手鍊(左)改良成金石複合式手鐲。(圖∕范振和攝)

「一面出清存貨,一面推出創新產品,天天忙得團團轉。」陳忠陵說,由於生產七彩藝品的機具可輕鬆轉做骨灰罐,因而他今年3月間改走高價市場的骨灰罐,材質都用頂級白玉、青玉、黃玉、墨玉等,銷售市場鎖定大型禮儀公司,設法區隔一般市場,一天平均可生產30個左右,有人甚至鼓勵他做骨灰棺材,在花蓮年輕一輩,也只有他願意嘗試「別人不要做、不敢做的東西!」

宗教相關用品祈福缽逐漸在消費市場受到歡迎、(圖∕范振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