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家豪/古坑報導】 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災害頻發的現象,如何從教育著手,未雨綢繆,做好準備,成為福智高中校訂必修的課程內容。福智高中推出「末日永續知識人」課程,透過老師精巧的設計,以學習「永續糧食生態系」和「災難應變」兩大主題,幫助學生理解如何在全球變遷的挑戰中,關照自他、涵養責任心,並承擔問題的解決。

▲福智高中末日永續知識人課程,同學在「災難應變」課程中學習急救。(圖/福智文教基金會

「末日永續知識人」課程設計謝孟君老師表示,課程的目標是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當前文明生活背後複雜的支持系統,並探討氣候變遷等國際及國內事件的影響,讓學生能夠思考未來的永續生活模式與緊急應變方法。系列的學習包括:老師透過「永續糧食生態系」書單讓同學自由選擇閱讀後,發表對環境永續及氣候變遷的省思。其次,運用相關主題影片,幫助同學了解大地與人類生活的連結。此外,以實際演練,鼓勵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解決生存的挑戰。課程設計以團隊合作的精神貫穿,讓學生運用群體的力量,大幅提升應對困境的能力。

▲福智高中末日永續知識人課程,同學在「災難應變」課程中學習急救。(圖/福智文教基金會)

「永續糧食生態系」與「災難應變」的知識方面,老師推薦了七本書籍,包括《最後一個知識人》、《40個機會:飢餓世界的曙光》、《土壤的救贖:科學家、農人、美食家如何攜手治療土壤、拯救地球》、《第三餐盤》、《明日的餐桌》、《食鮮限時批:日本食通信挑戰全記錄》及《論服貿與自經區對台灣農業的可能衝擊》等。主題影片部份,則欣賞《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紀錄片《我家有個開心農場》與《大地之吻》,引發學生對自然農法與氣候變遷影響的深入思考。此外,學生還參訪了有機茶園,實地了解有機栽種與慣行農法的不同,並親身感受有機耕作的土壤質地。

▲福智高中同學實地參訪茶園,了解有機栽種與慣行農法的不同。(圖/福智文教基金會)

除了知識力,也必須培養生存力;在「災難應變」主題中,學生參加由專家進行指導的實作課程,包括止血技巧、火災滅火器使用、交通事故引導等,從中學習到如何在災難現場進行有效的處置。這些課程提高學生在面臨緊急情況時的自救及救人能力,進一步增強應急的反應能力。

▲福智高中同學在末日永續知識人課程,學習觀察滯洪池生態。(圖/福智文教基金會)

學生們表示,透過閱讀書籍、觀賞影片以及現地參訪,他們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並從中啟發出對解決方案的探索與承擔責任的勇氣。這些學習經歷不僅提升他們的自救能力,還增強了對團隊合作及互助精神的體會,對於應對未來的挑戰充滿信心。

▲福智高中末日永續知識人課程,老師教導同學觀察土壤狀態。(圖/福智文教基金會)

福智高中希望透過「末日永續知識人」課程,引導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中,就能夠具備面對未來困境的勇氣與能力,並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知識內涵,同時術德兼修,成為具備永續發展涵養與視野的現代公民。

新聞來源:屏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