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邱旭緯建議,若自發減重遲遲未見成效,建議尋求醫療介入,量身規劃最適合的減重療程。(圖/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記者蘇凱中/宜蘭報導

宜蘭縣一名32歲上班族,身高170公分、體重高達120公斤,兩年前來到羅東博愛醫院醫學減重中心減重諮詢,經過飲食調整及藥物治療,半年內減去42公斤且未復胖,減重中心主任邱旭緯表示,改善病態肥胖未必只能靠手術,量身規劃的藥物輔助療程也能成功減重、逆轉慢性病。

院方表示,這名男子肥胖體態導致年紀輕輕就出現關節炎、心血管阻塞狀況和糖尿病前期徵兆,自述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體重超標,當時不以為意,直到30歲胖到143公斤、BMI值超過40,光是走路都氣喘吁吁、無法運動,才警覺身體已經被肥胖壓垮。遺傳性的免疫系統疾病加上骨骼、心血管症狀,讓他全身不舒服,在醫師建議下先做了心導管手術。

術後下定決心減重,求助羅東博愛醫院的醫學減重中心,過去嘗試採取飲食控制卻沒有效果,也因關節炎無法長時間運動,經過評估後,減重中心醫師邱旭緯採用「腸泌素」做治療輔助並搭配營養師給予營養建議,再度嘗試飲食控制,盡量攝取低調味原型食物 (如水煮蛋、牛奶等),同時也透過游泳等低衝擊的運動消耗熱量、增加肌肉量。藥物改善血糖、調控食慾,加上自律嚴控飲食。三管齊下,減重出現顯著效果,短短3個月內就減去20公斤,6個多月時減去超過40公斤。

邱旭緯主任表示,腸泌素是腸胃道分泌的激素,能有效改善血糖、增進飽足感、調控食慾,也能減緩胃排空速度,讓肚子不容易覺得餓,甚至有刺激代謝的效果。每週一次針劑(或是每日口服)的腸泌素介入療法,已被國際研究證實能有效控糖、減重、減脂。

藥物治療一年期間,他正常上下班並搭配規律運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戒掉過去愛吃的炸物、甜食、白飯,同時定期到減重中心回診評估身體及營養狀態,用藥一年後停止腸泌素治療,半年後追蹤發現,體重已從原本的120公斤降至74公斤,BMI值為25.5,減重後身體精神都好轉許多,抽血的指數也趨回穩,逆轉了心血管和糖尿病問題。

「為每位病人量身訂作最適合的減重方法,較能維持長期且健康的身體狀態!」邱旭緯提醒,腸泌素治療須配合醫囑循序漸進的增加劑量,以防產生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的副作用,並搭配營養諮詢、培養體適能,並維持優良生活型態,方能維持良好的體能及體態。減重門診囊括醫學、營養、新陳代謝、運動訓練等多領域知識,若自發減重遲遲未見成效,建議尋求醫療介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健康減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