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麻疹疫情持續升溫,本土病例數量明顯增加,讓許多家長心生憂慮,特別是家中有幼童的家庭,更擔心孩子是否有感染風險,謝欣庭醫師帶您一起來深入了解麻疹的病徵及病程發展。

麻疹症狀與病程

麻疹是一種傳染性極高的疾病,主要透過空氣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台灣傳染病防治雖然已普及接種麻疹疫苗,但部分未接種者或免疫力較弱的人群,仍有可能受到病毒威脅,麻疹患者一般而言會經歷以下數個階段:

一、潛伏期:

大約7~18天,平均是14天。經由空氣傳染,出疹前後四天皆有傳染力,無防護下與麻疹病人保持距離,但同處一空間還是會被傳染

二、發病後三個不同時期:

(1) 前驅期(Catarrhal 期):

約3~5 日,典型症狀為發燒、咳嗽、鼻炎、結膜炎等「3C」症狀、有時在疹子尚未發出前,口腔兩側黏膜會出現特殊、不規則的紅色斑點,在斑點的中央並有小白斑,醫學上稱之為「柯式斑」,這是判明麻疹最好的指標。

(2)發疹期(前驅期後3~4 天):

紅色疹子會依序由耳後→臉→全身出現並持續4-7天;病人出疹時病情最嚴重,且發燒至最高溫。紅疹出現後 1~2 天,熱度開始減退。

(3)發疹消退期:

疹子漸消失,留下黑色素沉澱。

三、衞福部疾管局麻疹的病例定義:

1.全身出疹持續 3天以上。

2.發燒(耳溫或肛溫)≧38°C。

3. 至少具有咳嗽、流鼻水或結膜炎(畏光流淚水或眼睛發紅)三者之一。

謝欣庭醫師溫馨建議,家長如果擔心孩子的症狀,沒辦法自行確認,還是盡快就醫。最好預防麻疹感染的方式就是「接種麻疹疫苗」。疫苗注射後可以產生達到高達95%以上的主動免疫力,預防麻疹感染的效果非常好。

麻疹症狀與病程整理表
階段 時間 症狀/特徵 注意事項
潛伏期 約7~18天,平均14天
  • 無症狀,但具有傳染力。
  • 出疹前後4天皆有傳染力。
  • 無防護下與病人保持距離仍可能被傳染。
建議避免與確診病人共處密閉空間。
發病期 前驅期
(約3~5天)
  • 發燒、咳嗽、鼻炎、結膜炎(「3C」症狀)。
  • 口腔黏膜可能出現「柯式斑」:紅斑中央有小白斑,為麻疹的重要判斷指標。
柯式斑出現前即具高度傳染性,需儘速隔離。
發疹期
(約3~4天後開始,持續4~7天)
  • 紅疹從耳後→臉→全身依序出現,出疹時病情最嚴重。
  • 發燒達最高溫,疹子出現後1~2天開始退燒。
此階段病情危險性最高,需注意觀察並就醫。
發疹消退期
  • 疹子逐漸消退,可能留下黑色沉澱。
黑色沉澱會隨時間淡化,但仍需持續觀察是否有後續併發症。
麻疹病例定義
  • 全身出疹持續3天以上。
  • 發燒(耳溫或肛溫)≧38°C。
  • 至少具咳嗽、流鼻水或結膜炎三者之一。
若出現以上症狀或無法判斷,建議立即就醫以確認病情。
預防方式
  • 接種麻疹疫苗:疫苗主動免疫力達95%以上,是預防麻疹感染的最佳方式。
按時為孩童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麻疹的併發症

謝欣庭醫師指出麻疹的威脅在於併發症約5~10%,包括中耳炎、肺炎,少數病例可能併發腦炎,造成永久性的腦部損傷,發生率約1/1000-1/2000。懷孕期間如感染麻疹則會增加流產、死胎、早產或胎兒體重不足的機會。孕婦在生產前若感染麻疹,則其產下的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較容易發生嚴重的麻疹感染並危及生命。

麻疹的治療與預防

麻疹目前是採症狀治療,並無特效藥,最重要還是以疫苗來預防。不要帶未滿一歲的幼兒至流行區,不得已須出國,可在前兩週自費施打疫苗。最早可提前至六個月就接種麻疹疫苗!【6個月以下的嬰兒】待在台灣最安全。滿一歲幼兒可打第一劑公費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MMR),滿五歲可打第二劑追加疫苗,因此家中如果有這兩個年紀該施打疫苗的孩子,近期還是盡快施打。

建議自費補打疫苗族群

  • 1981年後出生的高風險族群(若無抗體)
  • 醫療工作者
  • 航空業
  • 旅遊業

根據統計,台灣1981年以前出生的民眾大部份都有麻疹抗體:53歲以上多自然感染麻疹得到的抗體(終生免疫),43-52歲還有施打追加劑疫苗的部份抗體;反而是1981以後出生,26-42歲的民眾,無自然感染,且之前的疫苗保護力逐漸下降比較有風險。孕婦不可施打麻疹疫苗, 建議育齡婦女無抗體者,在備孕前至少1-3個月施打疫苗。

醫師小叮嚀

麻疹流行期間,非必要勿到醫院去;不確定自己有無抗體的人,如果要去醫院,可以考慮戴N95口罩。一般民眾沒有必要搶打疫苗,有疑慮的人可先自費抽血檢驗麻疹抗體,保障前線醫護人員與還未能接種疫苗的幼童才是全民之福。

文章來源: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