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原民局持續建構烏來區泰雅族傳統織布技藝相關知識,希望落實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及維護,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10日舉行《閱讀百年織品 織起燦美回憶-烏來泰雅族屈尺群傳統服飾文化田野調查織品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展現今年借重國家重要傳統工藝-泰雅染織保存者尤瑪‧達陸(Yuma‧Taru)及野桐工坊團隊,協助進行所藏百年泰雅族傳統織布典藏品的織紋分析研究,以深耕在地之心,陸續蒐集、整理,全面性深化泰雅族織藝傳統文化、歷史等相關研究,這次計畫也特別邀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三方共同合作共創新局。

本次調查研究主題以烏來地區泰雅族屈尺群傳統服飾文化與部落田野調查的歷史脈絡分析為基底,針對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典藏的1920年左右烏來百年織品以及部落家藏織品,透過尤瑪‧達陸(Yuma‧Taru)團隊,解析物件內容、圖紋及技法,以當代方式分析記錄傳統qongu(泰雅語:織布箱)的織布技法,建立專屬屈尺群傳統服飾織紋資料、深入田野調查部落知識,並重製傳統織品。由於烏來地區比多數原鄉還早接觸外來文化,調研過程中發現多種創新織紋刺繡、拼縫與纏繞等技法,都屬在地獨有特色,包括:(1)採用拼布技術,結合不同經挑花織帶結合刺繡,製作新型態的披肩;(2)借用刺繡技法,以桃紅、寶藍、翠綠色等鮮艷的羊毛釘線繡製成纏頭帕;(3)藍色調的無挑花無袖男子長衣,此型態僅多年前在桃園復興區出現類似的藍黑色男用常服。從以上發現可知烏來地區泰雅族人善於運用外來技術及材料進行創新實做,本次研究結果彰顯出烏來屈尺群物件獨特的歷史發展歷程及織品服飾文化的意義和價值。

另外,今年泰博館特別重製了一組烏來泰雅族屈尺群傳統披肩,首次公開亮相,重製的契機來自於2000年時,烏來織布工作者們參觀臺大人類學博物館,見到日本時期人類學者伊能嘉矩於屈尺群地區所採集的藍底白色XO紋泰雅族披肩。為使本次調查研究分析成果回歸部落所屬群體共享,下午更舉辦「技藝工作坊」,烏來地區編織工坊以及對編織工藝有興趣者齊聚一堂,深入探討與交流傳統織布技藝,藉此累積織藝能量。

新北市原民局局長Siku Yaway林瑋茜表示,烏來在織布文化復振路上走過三十年歷程,未來將從在地需求與文化建構出發,除了培養在地年輕人才,也希望透過織品的閱讀與理解,深化族人對其中所蘊含的文化意涵與社會歷史脈絡的認識,共同守護與保存重要資產。

新聞來源:享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