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至文/高雄報導

美國立市超過200年的古老城市「波士頓(Boston)」,透過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陳怡兆指導楊程凱、李宛儀等2團隊學生,分別提出「導入智慧綠能」、「強化環境韌性」的城市規劃而有脫胎換骨蛻變,其作品角逐今(2024)年「虛擬實境世界盃大賽(Virtual Design World Cup, VDWC)」,除了是台灣唯二進入決賽隊伍,最終更分別榮獲亞軍(優秀獎)、季軍(評審特別獎)。

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接見表揚得獎師生團隊,表示參與VDWC已是建築系傳統之一,儘管該競賽能見度愈來愈高、競爭愈來愈激烈,但歷年參賽師生均有好表現,且在國際場合全程英語發表,與各國學生交流、體驗當地風土民情都是寶貴經驗。

該項(VDWC)競賽由國際建築資訊模型軟體大廠「Forum 8」主辦,今年邁入第14屆,其特色是每年選定1座城市的探究未來發展與待突破困境,此次競賽主題「波士頓—Non-Human Agent(NHA)共存的城市」,參賽者須熟練運用融合虛擬實境(VR)與建築資訊技術,提出永續且創新的整體規劃。

高大建築系副教授陳怡兆指導2組學生團隊構思、製作、排演等訓練長達半年,尤其是綠能、永續議題融入虛擬實境科技應用,促使設計概念更加成熟,一路過關斬將,師生赴日(東京)參與決賽(8組),全程英語發表作品,開創國際視野。

參賽者楊程凱、丁彥安、陳晏暘、張鶴共同發表「Trifolium Bay(三葉草智慧綠能城市)」榮獲亞軍,設計靈感源自聖派翠克節象徵幸運與生命力的三葉草,以波士頓城市文化為基礎,融合科技創新,打造兼顧文化記憶與現代功能的智慧城市。

核心理念為利用微型機器人實現城市智慧化運作,包括道路維護、垃圾清理,甚至於歷史建築上進行垂直綠化,賦予老舊建築新生命。

交通系統則採多層次設計,包括空中自駕車、地面共享交通工具及地下高速列車,由微型機器人實現無縫管理,營造低碳、高效的交通模式,而三葉草造型的太陽能板和自動植物牆,進一步提升城市能源效益與生物多樣性,呈現出科技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願景。

季軍作品「Floatropolis」由李宛儀、周嘉惠、廉心怡3姝設計,聚焦波士頓面臨的極端氣候與交通壅塞問題,提出創新的水下交通與救災系統。設計方案包括水下運輸系統,有效避開地面交通擁堵,並為海平面上升提供穩定的物流與公共運輸路徑。同時,團隊設計了水上巡邏與救災系統,可迅速應對暴雨與洪水,將救援資源精準送達最需要的地區。結合NHA系統更提升城市基礎設施的效率,提升城市面對環境挑戰時更具韌性與彈性。

高雄大學積極培育前瞻人才,透過「高教深耕計畫」推動XR School發展「XR微學程」與「體感科技與數位創新學程」,鼓勵學生挑戰國際舞台,將課程所學具體實踐,展現學程學生的跨域整合與體感科技能力。

高雄大學2019年起設立「XR微學程」與「體感科技與數位創新學程」課程,透過基礎理論與實作,鼓勵學生參與專案開發及各項競賽,拓展國際視野,迄今已有63名跨院系學生完成修業,此次佳績尤其體現跨領域教育與創新教學上的卓越成效,未來將持續透過「高教深耕計畫」培育跨域整合與體感科技人才,展現校方前瞻人才培育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