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間彌生《永劫回歸》。(圖/主辧單位提供)

記者陳金金 / 台北報導

北師美術館即將開展「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為觀眾呈現這位96歲當代藝術大師的創作心路。草間彌生自日本長野起步,在1957年遷居美國,1973年返日後持續創作,並以跨越繪畫、雕塑、行為藝術、大型裝置、時尚設計等多元媒材,挑戰既定藝術框架,成為全球當代藝術的標誌性人物。此展透過草間與台灣的藝術淵源——1978年臺北雙年展的巨型裝置《圓點的強迫妄想》開場,並藉由多元視角探討其在1951至2005年間的創作演進。

▲草間彌生《航空郵件的積累》。(圖/主辧單位提供)


▲草間彌生「裸身慶典:音樂與愛」。(圖/主辧單位提供)

此次展覽從收藏家W Collection的珍藏精選出70件作品,並以四大主題——「草間的綻放」、「圓點・原點」、「草間的蟄伏」、「Love Forever」,深度呈現藝術家的創作實驗與視覺語彙演變。展覽籌備過程中,北師美術館與草間彌生工作室密切合作,除了重製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更引入草間少見的行為藝術紀錄與早期展演服裝,展示她的藝術風格如何從早期試驗逐步開展,形成其獨特的當代語彙。

▲草間彌生《光No.1》。(圖/主辧單位提供)

展區一樓挑高空間中,數件大型有機形體裝置環繞著《圓點的強迫妄想》,帶領觀眾仿佛走入草間彌生的內心世界;數顆圓點構成的雕塑與畫作展現出1985年後草間藝術風格的爆發性成長,充滿生命力與開創力。三樓時光迴廊般的展區「圓點・原點」則回溯草間早期的日本畫與圓點創作,反映她在家庭、自然與戰後社會的影響下,透過畫筆重新詮釋世界。

▲草間彌生主視覺。(圖/主辧單位提供)

「草間的蟄伏」展區中,觀眾可以一窺藝術家旅美與返日後的內心掙扎與孤獨,透過粉彩、墨彩及拼貼等多樣創作,感受她在創作低谷中的反思與自我重塑。而地下室的「Love Forever」則重現草間1960年代在反戰、性解放議題上的前衛演出,如《花縱慾》等影像及珍貴演出服,揭示她對身體、愛與社會議題的獨特詮釋。

▲草間彌生《海底》。(圖/主辧單位提供)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以其藝術創作歷程為線索,探索其生命經驗與藝術語彙的交織。透過本展,觀眾不僅得以欣賞其作品的視覺震撼,亦可窺見她如何超越自我、創新求變,並在藝術與生命的交界處締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