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鳥的天堂樂園蘭陽平原,現在正是春過境的時節,因此,在宜蘭許多水澤、池塘和海濱,可以看見許多小青足鷸、蒙古鴴、金斑鴴、高蹺鴴等冬候鳥過境準備北返,喜歡賞鳥的人只要稍微留心觀看,大多可以滿載而歸。
台灣是東亞澳候鳥遷徙路線的中繼站,小小的冬候鳥和過境鳥,最喜歡齊聚在休魚的池塘覓食、沐浴、理羽,而池塘的軟泥中,似乎有吃不完的美食。
小青足鷸只有25公分,嘴細長,暗綠色的腳也很長。它們用尖嘴喙戳入泥灘,捕食軟體動物如蚯蚓等,每當同伴有所收穫,總會引起其它小青足鷸眼紅跟著起鬨,接著一陣追逐嬉鬧搶食,可說是愛玩又愛鬧。
進入夏季繁殖羽的金斑鴴,身上多了許多黑色的斑點,尤其臉部、頸部和腹部特別黑,它們的背面黑色之中帶有許多金色斑點,形成最容易辨識的特徵。金斑鴴在泥灘地走路時上下擺動身體,遇到警戒時,還會不停地探頭,模樣相當可愛。
紅腹濱鷸在這個時節最容易辨認,它們名符其實,從頭、頸、胸到脇的羽毛呈現栗紅色,它們常形成小群組共同生活,遇到危險也彼此守望警戒。
在這麼多鷸科和鴴科過境水鳥之中,高蹺鴴可說是遠近馳名,那雙粉紅色的超長雙腳,使它成為涉水鳥禽中姿勢最優雅的族群。每年11月,成千上萬的高蹺鴴會過境宜蘭、礁溪等地,後來可能繼續向南飛行到中南半島、澳洲等地度冬。春過境期間,雄鳥的頭部至後頸為黑色,背上為暗綠色有光澤,和白色腹羽形成強烈對比,春天過後,它們陸續再回到宜蘭養精蓄銳,再繼續北返的行程。
蒙古鴴身長只有20公分,嘴粗短,腳暗灰綠色,雄鳥夏羽額白色,前頭有黑色橫斑,脖子和上胸為橙黃色。蒙古鴴常混在其它鷸科群中,常常不停地奔走,有時候兩隻蒙古鴴狹路相逢,也會相互追逐或嬉鬧。
另外一種赤足鷸,它身上羽毛多有黑褐色斑紋,最大特色就是嘴橙紅色,先端黑色,雙腳為紅色。它們也是喜歡吃泥灘中的昆蟲或蚯蚓,常用嘴喙不停地戳入泥灘。宜蘭的池塘底部擁有豐富的軟體動物,讓赤足鷸往往不用太花力氣,即可飽餐一頓。
全世界有鴴科64種,鷸科80種,其中一部分在台灣過境或度冬,只有極少數在台灣有繁殖紀錄,例如少量的高蹺鴴有在台育雛。隨著天氣逐漸轉熱,在春過境的季節,歡迎這些遠方的嬌客過境宜蘭,等候適當的時機再度起飛,順利回到它們夏天喜歡居住的北方繁殖地。(本文作者/資深媒體人暨宜蘭左岸藝廊藝術總監:周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