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養生大不同

二千多年前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就開始記載:「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中醫強調天人合一、順時養生的概念,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季養生要開始收斂情緒,早睡早起,緩和運動以保養身體;冬季養生要情志沉潛,早睡晚起,溫暖身心來準備來年的精神氣力。

秋季養生重點

燥為秋季主氣,燥氣侵襲人體,其性乾燥,易耗津液,古代典籍稱「燥勝則乾」,而「燥令傷肺」,中醫的肺包括呼吸系統和皮膚系統,所以臨床上常表現在呼吸道疾病及皮膚症狀,包括容易感冒咳嗽、乾咳、皮膚乾癢加重、大便乾硬等「乾燥」的表現。年長者、夜貓子、平時皮膚就容易乾燥及火氣大的人,最容易出現秋燥症狀。因此,秋季養生的重點就是如何「滋陰潤燥」。

冬季養生重點

寒則為冬季主氣,寒氣侵襲人體,其性凝結、深藏,容易影響水份代謝、循環功能下降,也因為冬季陽氣較弱,讓體力、精神也都顯得低落或疲倦,但是中醫冬季養生的重點就是要「閉藏」,不要再讓衰弱的陽氣耗損,才能順利度過冬天的蟄伏,在開春綻放新年度的美麗。而冬季的皮膚系統也因為寒氣造成水份代謝與循環系統較停滯,皮膚也容易出現龜裂和水腫同時出現的困難保養狀態,尤其是平時就容易貧血或瘦小的女性或長輩,這時候除了「滋陰潤燥」以外,也要適當地「溫養營血」才能幫助水份流動正常,皮膚由內而外潤澤,讓氣色亮顏粉嫩喔!

補過頭當心傷皮膚

常見養陰潤燥養肺的食材大多為白色,包括:銀耳、梨子、百合、木耳、蓮子、杏仁、珍珠粉、桃膠、燕窩、愛玉、蜂蜜等,容易感冒乾咳、皮膚乾癢的人可以多吃來養肺、養皮膚。若是以中藥材來做食療養生,西洋蔘、玉竹、沙蔘、麥門冬、天門冬都是很適合的藥材。而如果要養血亮顏,更不能錯過大家最熟悉的當歸、桂圓、紅棗、何首烏、枸杞、生薑,由體內去緩和溫養營血,讓涼冷的天氣也能夠手腳溫暖,臉色粉嫩紅潤,散發迷人的少女光唷!此時不宜過度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咖哩、麻辣鍋等,對於過度溫補的藥膳如薑母鴨、十全大補羊肉爐也還不適合,反而會使秋冬皮膚的症狀變得更加嚴重。

總結

當然除了內部調理以外,外用的保養品、保濕乳液也是非常重要的!秋冬的乾癢肌膚適合較為油潤平衡的乳霜類產品,可以選擇添加荷荷芭油的保濕產品增加吸收度,而且也要在洗澡過後馬上塗抹,才能有效地保水喔!同時沐浴的時候也不適合使用過熱的熱水,反而是要適當的溫度才能保暖、保濕,真正洗個放鬆舒服的澡!

附錄、食譜與保養油DIY

養生食療參考:

玉竹潤燥蔘雞湯

大雞腿一支、香菇適量

玉竹二錢、沙蔘二錢、枸杞二錢、大棗五枚

作法:將中藥材洗淨泡水30分鐘,與切塊雞腿一同放入電鍋燉雞湯即可,適合全家大小秋季潤肺養膚調理,香甜可口。素食者可將雞肉改成新鮮山藥,一樣美味。

養膚潤肌亮顏油

玫瑰果油15CC、荷荷芭油15CC、沙棘果油2滴、乳香精油3滴、沒藥精油2滴、羅馬洋甘菊精油2滴、薑精油1滴、天竺葵精油2滴,調好後貯放在陰涼處,可以當作身體按摩油,使用前請先在一小處皮膚塗抹確認不會有過敏現象再使用到全臉,保養油也請在2週內使用完畢為佳,避免變質!

這個季節就讓中醫陪你們一起水水嫩嫩,美麗過秋冬!

本文作者:中醫師|廖芳儀

FB追蹤:
https://www.facebook.com/drdawnbear

IG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drdawnbear

部落格:
http://fangiliao.blogspot.com/?m=1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文章來源: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