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蘋恩/桃園報導
在傳統文化越來越簡化的現在,位於新屋蚵間石滬仍有一群堅持遵循傳統的石滬守護者們,每逢海神媽祖誕辰(農曆三月廿三日),石滬守護者們會準備豐盛三牲四果貢品,以扁擔挑至海邊來祭拜感謝海神媽祖娘娘一年來的保佑,讓海上作業平安順利;依習俗也會準備當地傳統紅龜粿、菜包分送給親好友吃平安,祈願大家安康幸福。
▲家家戶戶挑擔準備祭海貢品。 (圖片來源:桃園石滬協會)
這些宛如海上長城一般的石滬,在桃園新屋海邊存在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是傳統最古老的捕漁方式之一,先人就地取材利用海邊石材堆疊成滬,利用潮汐的高低差,困住隨潮流進入石滬的魚類,再行補捉。值得一提的是,石滬的建造是無法一個人完成的,它必需集結眾人的力量和資金共同建造,無形中也凝聚了村民和家人的感情。新屋蚵間石滬是全台灣最大的石滬群。其中有三座保存較佳,已列入文化景觀資產, 也是台灣本島唯一至今仍有捕撈漁獲的功能又經桃園石滬協會維護與修復後目前已有四座石滬滬堤相當完整,且滬滬相連承現魚鱗狀分布蚵間海岸。
▲漁民們相信豐盛的漁獲全是媽祖保佑。 (圖片來源:桃園石滬協會)
桃園石滬協會理事長許仁郎說:「早年行業不多,沒什麼賺錢機會,基本上就只有種田。種田收入不高,漁獲價錢比種出的來農產品價錢好。當時,從石滬獲得的漁獲,自己家裡吃之外,還可以賣錢,所以有『一座石滬可抵一甲地』的說法。」因為看天吃飯,使得這群石滬守護者們更是敬天畏地,不但沒有屏棄傳統更要遵循傳統,一代傳一代,讓傳統被看見。
桃園石滬協會
桃園石滬協會以保存維護石滬人文、地景、生態保育之宗旨,致力於維護、活化新屋蚵間石滬群,協助推廣海岸環境教育,結合在地居民貢獻心力,期能使蚵間石滬歷久彌堅,成為桃園海岸的海濱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