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慈濟大學護理系一年級的同學在通識教育中心老師楊青穎的帶領下,日前到慈濟環保工作站初體驗,看到堆積如山般的回收物,其中又以飲料杯和紙便當為最大宗,請同學們感觸良多,自我期許少喝飲料或自備環保餐具做環保。▲慈濟大學生面對大量的飲料杯和紙便當,感觸良多。(圖/慈濟大學提供)
台灣2019年垃圾量高達980萬公噸,這些垃圾都是生活用品,製造過程中不僅需要水,還需要木材、石油、礦、棉花等諸多資源。而依據統計,紙杯、塑膠杯等,全台一年消耗量高達15億個,疊起來的高度竟超過4萬座101大樓!同學多數是第一次到慈濟環保站,都被堆積如山的回收物給嚇壞了。▲慈濟大學生在環保站進行垃圾分類作業。(圖/慈濟大學提供)
學生們戴起手套、口罩,著手整理回收資源,分別就寶特瓶、紙類、鐵、鋁罐等進行分類。「我的天啊,全部都是飲料罐!」「手搖杯也太多了吧!」他們紛紛說,沒想到平時呼朋引伴到飲料店隨手買的手搖杯,累積起來就是這麼驚人的數量。郭羿辰同學說,現在學生們都是外食族,所以紙餐盒、寶特瓶、飲料杯特多,如果能在餐廳用餐,或是自備環保餐具,就能減少很多垃圾。
在慈濟環保站一個多小時,大家就覺得很累了,尤其聞著發臭的餐盒,印象更是深刻,透過這次體驗,大家體悟到回收前要用水沖洗,當然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外送、外帶,不使用吸管等。邱嘉琳同學表示,如果每個人在事前可以分類清楚,環保志工就不會這樣辛苦,大家都能少用一點的話,垃圾就會減少很多。
楊青穎老師指出,她在教室裡不斷強調環保的重要性,不如帶同學實際動手做,大家看到這麼多的回收物,聞到味道後,就會知道自己的一個小動作有多重要,同學們總算能理解證嚴法師說的「清淨在源頭」的意涵,籲請大家減少使用一次性的東西,甚至降低購買東西的慾望。
慈濟志工也提醒同學們,看到這麼多的回收物,希望買東西時先想想是「需要」還是「想要」?也期盼大家外出自備環保餐具,一起來愛護地球。▲慈濟志工希望大家買東西時先想想是「需要」還是「想要」?(圖/慈濟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