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魏吟冰/台北報導

氣溫急凍、天氣濕又冷,除了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患者要慎防天氣急遽的變化外,冬天也是皮膚疾病好發的季節。肌膚是身體接受外界變化的最前線,外在溫度降低、空氣濕度下降、風大帶走水份,當肌膚的保濕度不足, 就易形成肌膚表面的乾燥,甚至有刺癢乾裂等不舒適的肌膚感受。缺脂性、過敏性的皮膚疾患一遇到氣溫、濕度的變化,若未適度預防保養,常引起更嚴重的發言反應,導致皮膚紅癢、甚至脫屑、乾燥龜裂等情形。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吳吉妮指出「缺脂性濕疹」、「脂漏性皮膚炎」、「手部濕疹」是冬季最常見易惡化的皮膚疾病。此外,自體免疫過敏疾病「異位性皮膚炎」也是天氣濕冷容易變化的皮膚疾患。

1.缺脂性濕疹:

冬季時皮膚乾燥龜裂發炎發癢,稱為冬季癢(winter itch),其實也叫做缺脂性濕疹或乾燥性皮膚炎。發生部位以四肢伸側為多,尤其小腿前脛部及手部,經常呈現乾燥龜裂狀,嚴重時會出現紅色網狀裂痕,又癢又痛,嚴重者可造成廣泛性皮膚病灶。發生原因與皮膚完整性及水份與皮脂平衡受損有關。預防應注意避免注意過度清潔、使用過熱的熱水澡,沐浴後立即使用保濕乳霜舒緩乾癢不適症狀。

2.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發炎性疾病,它會造成搔癢的脫屑性紅斑,好發於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如頭皮延伸至鬢角、耳朵、中臉部鼻翼兩側的法令紋、T字部位、胸前、上背部等多處,可明顯見到患部皮膚出現油膩脫屑性紅褐色斑塊, 患處會有搔癢感。患者應經由皮膚科醫師診斷,給予適當的外用藥物治療,適度地清潔與保濕。頭皮調養方面,脂漏性皮膚炎患者常常不適合使用洗潤合一或較滋潤的洗髮精,應選擇透明、單純的洗髮精。

3.手部濕疹:

手部濕疹,也是俗稱的富貴手,它是一種反覆發作的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又叫做乾燥性手部皮膚炎。皮膚表現為手部皮膚瀰漫性發紅、角質增厚、脫皮、龜裂,甚至流血,指紋消失變光亮,指甲紋,慢性甲溝炎。成因包括體質加上手部皮膚過度接觸到刺激性物質(例如:水、清潔劑、溶劑或其他刺激性化學成份等等)所致。患者應經由皮膚科醫師診斷,給予適當的外用藥物甚至口服藥物治療,使用外用保濕劑,避免外在刺激。

4.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為異位性濕疹,是一種反覆發作的自體免疫過敏性皮膚疾病,癢及皮膚乾燥是主要的臨床症狀,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較一般人的皮膚乾燥,易出現奇癢難耐情形,通常這些病患先天皮膚保護屏障較差,易受外界刺激,甚至連使用沐浴乳或香皂等清潔用品,都會導致皮膚乾癢、敏感、缺水等症狀。天氣多雨濕冷,除了容易讓患者更癢外,塵螨容易滋生而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的惡化。經專業的醫師診治為病患選擇適合自身的治療方式,讓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得更穩定,減少生活中的不舒服

冬季日常皮膚的保養,吳吉妮醫師也叮嚀有三個要點:

1要:適度清潔

清潔產品的選擇以使用弱酸性或中性的清潔產品較溫和不易刺激肌膚,清潔後不會感到乾澀、刺癢等感受。清潔的次數可以依照個人的膚質狀況不同,選擇多洗幾次,或只洗一次,但基本原則仍需把握,洗後不使肌膚乾澀,讓肌膚保有自然健康的保護屏障,而不是清潔越多次越好。

2.要:勤勞保濕

保濕動作可在洗完澡擦乾身體後,就即刻擦上保濕產品,減少肌膚水份散失。依照不同的身體部位,選擇適合的產品質地,較乾燥的部位可以使用保濕度較高的保濕產品,皮膚較油的部位就選清爽的。

3要:認真防曬

冬季一樣要注重防曬喔!因為那些看似無害的溫暖陽光,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紫外線,UVA可以穿透雲層、玻璃,所以即使是陰雨天或身處室內,都需要做好防曬措施,來抵擋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簡單一句:「至少只要有看到影子就要做防曬!」最簡單的防曬方式為物理遮蔽,可以透過衣物的遮蔽,例如穿著長袖的薄外套、戴帽子、撐傘、盡量待在室內及使用防曬產品。

新聞來源: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