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患者達哥感謝花蓮慈院醫療團隊,讓他雙腿的感覺和行動能力都有明顯進步。(圖∕花蓮慈院提供)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脊髓損傷病友達哥和醫療團隊昨(2)日搭著火車從花蓮到台北南港展覽館,在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花蓮慈濟醫院展位,分享今年7月底完成脊髓電刺激器(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植入手術後,在站立和走路的復健上有明顯的進步,他的目標就是日後可以手握助行器自在走路。

▲達哥推著輪椅前進,也示範已能夠單腳支撐自己。(圖/花蓮慈院店提供)

30歲的達哥原是聯結車司機,2021年6月參與戶外活動,不慎踩空跌落海堤,造成胸椎12節骨折,嚴重的脊髓損傷致使他雙下肢感覺異常及無力,儘管他認真復健,仍然沒有明顯進步,於是與家人決定評估運用再生醫學細胞治療的可能性。

▲脊髓損傷病友達哥和醫療團隊,分享脊髓電刺激器植入手術的好處。(圖/花蓮慈院店提供)

經過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造影、電生理檢查等評估後,生活完全須靠輪椅輔助的達哥,因非脊髓完全損傷病友,不符合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計畫,讓他失望透頂,不過當聽到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建議,可以試試脊髓電刺激術後,又讓他重燃希望,和家人商議後, 7月27日完成脊髓電刺激器植入手術。

蔡昇宗指出,花蓮慈濟醫院自2019年6月開始導入這項治療方法幫助脊髓損傷病人,就是在病人的胸椎第11節到腰椎第1節之間的位置植入神經刺激器,透過電極發送微量電流到相關肌肉群。蔡昇宗說,國外已有多項轉譯與動物研究證實,脊髓電刺激可活化神經,增加神經可塑性,以利建立新的神經迴路,以協助脊髓損傷患者能自主站立甚至恢復行走能力。

蔡昇宗表示,為了提升病人的醫療及照顧品質,脊髓電刺激術照護團隊跨神經外科、復健科、疼痛科、中醫部、護理部,不但有神經外科醫師、麻醉科醫師執行手術,專科護理師與病房護理師住院照護,且在術後提供個人化的精準醫療復健訓練,有中醫師針灸刺激、藥物活絡,復健科醫師與物理治療師團隊制訂復健課程,還有負責晶片電刺激的參數設定與調整的資訊工程研究員,以及個案管理師專業關懷;目前已有16位脊髓損傷病友接受這項治療。

達哥在完成手術後,隨即在8月份接受一系列合併中醫治療、職能與物理等復健治療課程。中醫部副院長何宗融指出,中醫在脊髓損傷慢行期,運用針灸刺激強化肌力、促進周邊神經再生,以便治療因為神經損傷造成的肌肉痿縮、無力等情形。達哥在未接受脊髓電刺激術治療之前,也是結合中醫與復健課程,這也使得他兩隻腳的肌肉沒有明顯萎縮的狀況。

神經外科部物理治療師顏連慶笑著說,達哥很認真復健,很能吃苦,因此復健課程也很「硬」,他算是被「操得很兇」的病人,也獲得了正向回饋,經由電刺激加強訓練後,使用助行器行走至少可走個3-5公尺,狀況好時可以走10公尺;團隊也看到達哥樂觀的個性,每次加新的功課,他都會設法做滿、做好,現在已可做到單腳站的動作,此舉顯示大腿肌耐力正持續進步中,真的很厲害!

聽到復健老師對他的讚美,達哥說,他常做完復健回家後,就累得倒頭就睡,脊髓電刺激給他的感受,就是他可以感受到電流,好像可以喚醒那曾經不聽使喚的腿部肌肉。然而一步一腳印的築夢復健過程,達哥也開始在花蓮縣脊髓損傷協會工作,負責關懷脊損損傷病友,而他的目標就是以後可以靠著助行器來去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