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被各種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睡不好幾乎成了一般人或多或少會出現的問題,有時是怎麼睡都睡不著,有時是凌晨起床上完廁所後卻再也睡不著了?又或明明覺得睡整晚了,早上卻怎麼都起不了床?或整天都覺得懶洋洋的!各式各樣的睡眠問題讓人覺得很阿雜,也不免讓人容易胡思亂想,到底是單純壓力導致睡不著,還是我已經有了睡眠障礙?又或更可怕的難道是憂鬱症悄悄的找上我了嗎?各種腦補搞得身心更加疲累,而陷入惡性循環中。每天被生活、工作、課業壓力圍繞的你,是不是也有著以上的問題,而陷入身心俱疲的惡性循環?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DSM-IV對睡眠障礙定義包括兩個要點:(1)連續睡眠障礙時間長達一個月以上 (2)睡眠障礙的程度足以造成主觀的疲累、焦慮或客觀的工作效率下降、角色功能損傷。失眠現象可能是暫時性的,也可能發展成經常性的,如果每週超過三次以上,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就稱為慢性失眠。

針對失眠的發展病程,馬偕醫院的衛教資料也指出,從病程時間長短上來做區分,失眠可分為:

1.短暫性失眠 (transient insomnia) (小於1星期):大部分的人在經驗到壓力、刺激、興奮、焦慮時,或者睡眠規律改變時(如時差、輪班的工作等)都會有短暫性失眠障礙。大部分這方面的失眠會隨著事件的消失或時間的拉長而改善。

2.短期性失眠 (short term insomnia) (1星期-1個月):嚴重或持續性壓力,像重大身體疾病或開刀、親朋好友的過世、嚴重的家庭、工作、或人際關係的問題等皆可能會導致短期性失眠。此種失眠與壓力有明顯的相關性,短暫性及短期性失眠如未接受適當的處理將易導致慢性失眠。

3.慢性失眠 (long term insomnia) (超過1個月):是患者至失眠門診求診中,最常遇到的疾病類型,相較於短暫性和短期性失眠有較清楚的原因,慢性失眠常是多種因素合在一起所造成的。

如經常進入短期性失眠,或已進入慢性失眠狀態,造成生活上的嚴重困擾,則應及早就診,醫師會根據病患及家人描述、臨床問診、藥物或物質使用,合併身體及精神狀況的檢查或睡眠日記等,來區分不同失眠的病因,找到最好的治療方法。

新聞來源: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