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壯圍鄉的水田,最近出現大批的冬候鳥尖尾鴨, 由於同時有好幾百隻成群聚集在水田或在空中飛翔,場面相當壯觀!不過,隨著農田春耕即將開始,想要欣賞和拍攝難得的尖尾鴨畫面,可要把握它們北返之前的有限時間了。
最近幾天,在壯圍鄉的新南及壯六地區,空中常常有成群的水鴨飛舞的畫面,天空常常一片「黑鴨鴨」,這些尖尾鴨在盤旋一陣之後,同時降落在休耕的水田中,讓當地的農民和愛鳥人士十分振奮,許多攝影師都紛紛趕來拍攝精彩的畫面。
▲尖尾鴨在水田,或覓食,或展翅飛起,各展美姿。(圖∕周俊雄攝)
尖尾鴨是台灣的普通冬候鳥,並沒有列入保育類。不過,一次要聚集四、五百隻尖尾鴨的場面,在其他縣市可能也是很少見的。有攝影師還開玩笑地說,如果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可能不太適合來宜蘭賞鳥。為了留住珍貴畫面,宜蘭縣攝影學會榮譽理事長李龍墉夫婦,也立刻拿起大砲趕往現場追拍鳥蹤。
尖尾鴨最大的特徵,當然就是公鴨尾端羽毛呈刺針狀,早年的鳥類圖鑑把它叫做「針尾鴨」,但是後來的出版界已經改稱尖尾鴨,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於是在1995年修訂名錄,正式公佈為尖尾鴨。
▲一如其他鳥類,尖尾鴨雌雄外型大不同。(圖∕周俊雄攝)
尖尾鴨俗稱「尖尾仔」,屬於雁形目、雁鴨科的大型雁鴨,也是飛得最快和最遠的雁鴨,公鴨全長有75公分,母鴨較小有53公分。尖尾鴨的外型特徵,雌雄不同,雄鳥的頭部暗褐色,頭、頸側有一白線,十分醒目,胸腹部白色,尾下覆羽黑色,尾羽尖而長。雌鳥全身褐色,有黑褐色斑,腹以下白色。
尖尾鴨繁殖於歐亞和北美洲大陸等北部,南下度冬地區到達赤道附近,是分佈極為廣泛的冬候鳥。在台灣,每年9月中旬就可以發現尖尾鴨到達,通常在11月中以後為最盛期,一直到第二年的4月才北返。
每年冬季,蘭陽平原農田全部休耕而且灌滿雨水,因此,成為各種冬候鳥最佳的棲息地。最近首度來台灣度冬的迷鳥8隻斑頭雁,已經來了半個多月,成為台灣鳥界的大明星。以往在宜蘭只有零星出現的尖尾鴨,今年也首度大爆發,再度證明宜蘭有好山好水好度冬的環境。
不過,在農曆過年前後,所有的水田即將進行春耕,農夫就要收回水田插秧了。這些前來宜蘭度冬的美麗候鳥,鳥友都希望它們能夠順利地北返故鄉。(本文作者∕資深媒體人暨宜蘭左岸藝廊藝術總監:周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