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稿/潮健康總編輯 郭家和
倒在手術室是一種浪漫 俠骨心腸緣伊始
鏡頭前,廣告中,視訊裡。「俠醫」楊智鈞總是一派專業爽朗的燦爛笑容。但訪談的這天,楊智鈞醫師意外地有些靦腆,回答每一題提問仔細且專注。不時低頭沉吟,一雙湛然目光遙望落地窗外,談吐間難掩對醫病關係、社會型態乃至人生哲學的隱微思索。
「其實我高中念的是社會組,想當一名動物學家,到南非、肯亞去從事考古工作。後來因為成績可以,想說,做人應該『實際』一點,大二才轉到醫學系,也想過成為化學家,因為可以研究藥物賺錢。」
沒有醫學世家淵源,也沒有驚心動魄的啟蒙契機,人生實際走過一遭,方知個中三昧。楊智鈞醫師笑說,真正接觸到醫學事物後,發現自己很適合這一行。即便日復一日面臨繁複手術,他仍樂此不疲。他說,比起開藥看診,他更喜歡挑戰有難度的事物,用「手作」方式處理一檯又一檯的手術,如同冶煉精鐵的大匠,在烈火邊揮汗奮鬥,直到功成出爐。
「可能是小時候很喜歡看功夫片、機器人卡通,我覺得外科醫師的訓練過程,就像電影裡什麼都不會的小夥子,先要經過刻苦練功的歲月,不斷重複繁瑣步驟,十年磨一劍,終有一日出師下山,才能大展身手!」
將外科訓練視為英雄旅程的磨難,加上自小薰陶的正義感,楊智鈞醫師看待醫學工作的目光既實際又浪漫。苦難不是苦難,而是為了更崇高的實現。更要從苦難中汲取獨當一面的能力,仗劍江湖之際不虞經濟匱乏。他說,他是一名『現實的浪漫主義者』。
「以前刀開完,我們東倒西歪躺在休息室,我當時想,如果有一天累死在手術室也是一種浪漫。感覺自己是一名『革命烈士』,不是為一己利益而付出生命。這種感覺幫助我撐過很多艱苦時刻。」
只是人力有時而盡。有一回,半夜先開了一檯主動脈剝離,緊接著是日間常規的繞道手術,再接著又遇到主動脈剝離急診。一連在手術室工作超過20多個小時,放下手術刀休息的那一刻,他終於吐了。原來身體對疲勞的忍受有極限,他說。
「以前是練球練到吐,我們是開刀開到吐,說起來蠻酷的!」楊智鈞醫師哈哈一笑。問他沒有被開刀開到吐嚇到萌生退念?沒有欸,他的回答渾然天真,宛如少年。
正義感如萬斛泉湧 攘臂直言「外科醫師大滅絕」
談到「俠醫」外號的由來,楊智鈞醫師笑說,從前比較不擅言辭,後來參加各種溝通表達課程,又遇到現實世界的不公不義,內心正義感如萬斛泉湧。別人不敢講、不想講的,他卻敢於直接傾瀉而出。某回演講他以「外科醫師大滅絕」為題,直球對決外科醫師正面臨人數變少及種種困境,因而贏得醫護同仁「不愧是俠醫」的評語。
「我有些時候像『憤青』,對看不慣的事忍不住不平則鳴,但我認為遇到問題,就應該想辦法正視問題,至少也要無愧於心努力過!」
心臟手術往往是生死一線,醫師有時只能盡人事、拚天命。他說,影響手術成敗因子眾多,但無愧於心的努力會被看見。曾經就有一位主動脈剝離病人,開刀後經過三個月照顧與努力,仍因併發症太多而過世。家屬不但沒有怨懟,還做了一組鋼鐵人模型並放上他的頭像。送來一支刻有「俠醫楊智鈞」的鋼筆。
「手術跟人生許多事一樣,不是只有成功、失敗兩種結果,還有很多醫病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體諒,但我相信百分之九十、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善良的!」
那支鋼筆不是精品名牌,大約在書局就能買到,然後用雷射刻上姓名。但他一直用到現在,也插在他的白袍口袋裡,他說。
是俠醫也是現實的浪漫主義者 調整心態提升醫病溝通
「十五年前開始實習時,已經過了外科醫師受人景仰如『醫龍』的黃金年代,以前是『Big
surgery,big
incision』,開刀厲害的醫師就像泰山北斗,說一不二。現在隨著醫材、藥物進步,以及醫病關係轉變,更強調知情同意,外科醫師也要懂得照顧病人的心情!」
楊智鈞醫師笑說,以前外科醫師很多不喜歡看病人、和病人聊天,現在必須用學會花時間和病人家屬交流溝通。另一方面,許多過去只能開刀的心臟疾病,都有機會透過藥物或微創處理。手術量變少、醫師人數增加,再加上治療型態轉變,即使是外科醫師,也面臨著不可測的環境變遷。
「有時候很多負面因素同時發生,的確會讓人覺得,是不是生不逢時?但我後來體會到,人要找到擅長的、喜歡的,又能幫助別人的事,作為一個『現實的浪漫主義者』,我一直努力調適,甚至是與現實妥協,有時候會想,沒關係,就算輸到一無所有也蠻酷的!」
隨著心態與境界轉變,更能掌握不同面向的自我。楊智鈞醫師笑說,以前不喜歡演講,現在面對數百人的公開演講場合,已能夠很自在的化身一名「表演者」,才發覺自己沒有想像中那麼不擅表達與溝通。這也讓他重新思考醫病之間的關係,或者可以跳脫傳統「醫師」與「病人」的既定框架。
「當我們知道這是對他(病人)最好的治療方式,可以選擇用他能夠接受的方式說服。就像多數人不喜歡被強迫推銷,就算是心臟外科醫師,也需要調整溝通策略與方法,讓過程導向更好的結果!」
展望未來心血管醫學產業 疾病前預防養護將成趨勢
走到人生43歲,下半場的俠醫之道何去何從?楊智鈞醫師說,未來的心血管醫學不能只做「治療」,疾病前的預防與養護,仍有許多節點是心臟科醫師可著力處。比如腿部血管疾病最常見的「靜脈曲張」,許多人因為沒有接受心血管專科醫師處理,一旦復發又需要重新治療,白花錢又多受罪。
「很多靜脈曲張病人腳腫了很長一段時間,甚或傷口長期潰爛,到處就診卻沒有得到良好治療,或被當成其他疾病,治療後也無法斷根。另外一些病人狀況沒有那麼嚴重,卻做了不需要的手術,兩者都是我們不想看到的!」
楊智鈞醫師說,先進國家如德國、韓國都有專業血管專科,針對靜脈疾病提供專業診斷與治療建議,且輕中重度的靜脈曲張處置方式並不相同,包括抽吸、雷射、灌膠或施打硬化劑,都需要由心血管專家介入適當方式,才能同步改善美觀及腿部血管健康。
另一方面,臺灣透析(洗腎)發生率高居世界首位被稱為「洗腎王國」,9成以上是採取「血液透析」的患者,透析前需要建立自體動靜脈瘻管或是人工瘻管。楊智鈞醫師說,這些不是身體原本構造內的血管,一旦長期使用又未經保養,可能造成各種健康問題,甚至無法將尿毒素良好清除,也會增加心臟衰竭和動脈硬化的風險,影響預期存活率。
「一個良好的血管建立手術,很大程度影響了透析患者未來血管的命運,而在預期壽命越來越長的社會,相對可能出現更高的腎臟病比例,如何幫助他們維持瘻管健康,提升洗腎與生活品質,將是心血管醫學的未來重點!」
談到未來心血管醫學與照護議題,楊智鈞醫師眼神中彷彿燃燒著不滅爐火。作為現實的浪漫主義者,我們看見的「俠醫」,仍是那個拙於心計、一往無前的白袍風采。
楊智鈞醫師
學經歷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
-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畢業
- 台中榮民總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 台中榮總嘉義分院 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 中國醫藥大學安南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 中華民國心臟專科醫師
- 中華民國心臟胸腔外科專科醫師
- 中華民國血管外科專科醫師
- 中華民國急重症加護醫學會會員
- 荷蘭 Medisch Spectrum Twente 心臟醫學中心研修
- 日本川崎幸病院大動脈手術研修
- 泰國皇家醫院、韓國江南醫科大學醫院研修
- 越南心臟醫學中心Heart Institute Vietnam研修
- 2021年度全國優秀青年代表
主治專長
- 不停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 全動脈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 微創內視鏡開心手術(MICS)
- 急性主動脈剝離手術
- 無刀口主動脈瘤微創修復手術
- 無痛靜脈曲張微創雷射/超級膠/硬化劑治療
- 氣球擴張與血管支架手術
- 血液透析(洗腎廔管)氣球擴張&支架手術
- 心血管功能醫學/基因醫學/血液淨化
新聞來源: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