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近五年投入近23億改善農地重劃農水路。(圖/地政局提供)

記者楊小慧/台南報導

臺南市幅員遼闊、地勢平坦,具備優良農作條件,是全台農業生產的核心重要糧倉,自黃偉哲市長上任以來,始終秉持著「以農為本,造福農民」的理念,對農業基礎建設的投入不遺餘力。農水路是農業發展的經濟命脈之一,農路扮演著交通動脈,為造福農民,著重打造堅固農業基礎。

臺南市政府近年來籌措大筆經費投入於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改善,自108年至112年已經投入22.97億元進行農水路改善工程,其中包含爭取中央補助早期計畫6.5億元及緊急計畫6.47億元與市府自籌預算10億元,改善農路總長度達約727公里及水路總長度達約120公里,尤其早期農地重劃農水路改善經費全部挹注於溪北地區,改善面積計高達2,470公頃,更是全國之冠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改善,將窄小損壞的農路由路寬2.5~3公尺拓寬至4公尺以上,路基鋪設級配壓實,增設路邊標線、反光導標和護欄,方便農民的農產品運輸並提高通行安全性,以適應現代機械化農業耕耘的需求。同時將老舊損毀的土溝、砌石溝或內面工更新為鋼筋混凝土U型溝,增強農田灌溉排水效率及耐用性,並新設耕作版橋由4公尺加寬至6公尺,方便大型農機具進出,達到「安全生產、效率經營」的目標,讓臺南邁向永續農業的願景。

為了順利推動早期農水路更新改善工程,臺南市政府地政局於改善案件勘選時,著重民眾參與機制,邀集關係人實際了解在地需求,並於先期規劃階段召開說明會。除此之外,為了實踐農水路改善公地公用,讓工程施作於正確公有土地位置,先行請各轄區地政事務所辦理農水路地籍鑑界,透過E-GPS即時動態衛星定位系統精準測定確認農水路地籍邊界。

程施作中極力協調各管線單位,依工程時序即時進行電力、電信桿及路燈等遷移,並配合農田灌溉供水期及農作物收成期適時調整施工順序,有效掌控各區施工進度。在各區改善工程設有工程告示牌,詳載施工內容、全民督工專線及網址Qrcode等資訊,以公開透明方式便利民眾可即時通報相關工程缺失及建議意見。同時在三級品管嚴謹控管制度下,受上級機關不定時督導考核,全力為安全衛生環境管理及工程施工品質把關。

去(111)年度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改善地區包含茅港尾(三)、鹽水(十六)、安溪寮(三)、西港(十四)等4區,改善面積達500公頃,改善農路53條及水路51條,改善工程已於112年8月全數完工。112年度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改善地區包含茅港尾(四)、賀建(六)、大屯(五)、鹽水(十七)、西港(十五)等5區,改善面積達498公頃,改善農路60條及水路55條,目前刻正積極辦理工程發包作業中,發包後隨即將進行工程施作,讓農民能夠在更完善、安全、高效的環境中進行農業生產,讓農產貨暢其流,嘉惠全國民眾。(臺南市政府地政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