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編輯部
近日適逢中秋佳節前夕,除了賞月、吃月餅、品文旦之外,烤肉更可說是「全民運動」。但美味可口的烤肉不只影響空氣品質,更潛藏「致癌」的危機。衛福部國健署指出,研究證實燒烤紅肉與加工肉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呼籲民眾蔬果、肉類均衡攝取,少吃紅肉與烤焦食材,遠離腸癌危機。
澱粉、蛋白質、油脂類食材都有風險!
中秋烤肉至少燒出「3種致癌物」
國健署表示,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國人的十大癌症發生數首位,更居癌症死因第3位,與現代人不良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尤其中秋佳節期間,國人愛吃燒烤與紅肉,一不注意就容易烤出「3種致癌物」,大快朵頤之際,也同時提高腸癌風險:
1. 雜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又稱「異環胺」,舉凡蛋白質類食物,如紅肉(豬、羊、牛)及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以100度以上高溫燒烤,都將會導致致癌物雜環胺的釋放,且該物質已被證實會提高大腸癌的發生率。
2. 多環芳烴(PAHs):油脂類食物如雞皮、脂肪、內臟經由100度以上高溫烹調或燒烤,油脂與醬量滴落至火焰時,會釋放「多環芳烴」,隨而依附於食物表層。
3. 丙烯醯胺(Acrylamide):為2A致癌物,特定含澱粉食物(如馬鈴薯、地瓜、天婦羅等)存在天然醣類,在高溫燒烤會釋出「丙烯醯胺」,已被動物實驗證實有罹癌的可能性。
國健署說明,若欲降低上述致癌物對人體的危害,烤肉時應選擇空氣流通處、避免於室內環境烤肉。另外,應避免食物烤得太焦,因燒焦物是致癌物,不可食用。烤肉可先用醬油醃製,減少烤肉醬使用量,以免吃下過多鹽分。若為高血壓患者或先前曾有病史,建議事先用飲用水稀釋醬料降低鹹度。
60克小月餅熱量等於一碗白飯 中秋節怎麼吃才能避免發胖
中秋佳節期間,哪些食物可優先考慮作為烤肉食材?國健署建議,蔬菜與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除可平衡體內酸鹼值,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加速腸道中益菌生長、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可預防腦血管疾病;近年來科學家更發現,蔬果中的特定植物性化學成分具有抗癌效果。
一般烤肉多以肉類為主,建議可多選用杏鮑菇、筊白筍、青椒、玉米、香菇等蔬菜取代,或以肉串搭配、生菜包肉作為主要吃法,確保營養均衡。烤肉時亦可攝取季節性盛產水果,如柚子、梨子、柿子、葡萄、番石榴等,以攝取足量纖維。另外,海鮮類食物如魚片、甲殼類等亦可適度取代紅肉,唯要注意不可食用過量。
對於中秋象徵「團圓」的月餅,國健署表示,市售一個約60公克的小月餅,約含230-300大卡熱量,相當於一碗飯的熱量,應酌量食用一天最好不要超過一個。尤其慢性病患者應事先與醫師或營養師諮詢討論。用餐後不妨與家人一起到鄰近公園健走賞月,研究指出連續步行10分鐘以上,有益心肺功能;連續步行20分鐘以上可燃燒體內多餘脂肪,若日行萬步可消耗300大卡熱量。
蛤蜊烤完立刻吃會出事? 5招預防食物中毒
除了預防潛在的大腸癌風險,新竹市衛生局也提醒,中秋烤肉須牢記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
(一)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需徹底洗淨雙手,有傷口要包紮。
(二)要新鮮:適量購買,並選擇新鮮食材,用水要衛生。
(三)要生熟食分開: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互污染。
(四)要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超過
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
(五)要注意保存溫度:食材保存應低於
7℃,若置於室溫環境則不宜過久。
新竹市衛生局強調,由於「海鮮水產品」易在生長過程,中受水域中的霍亂弧菌、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等病原性生物污染,故在烤蛤蜊等貝類產品時,慢烤至殼張開後,務必要再多烤數分鐘後再行食用,其他海鮮及肉類產品也務必要徹底加熱,切勿因追求生鮮的口感,卻忽略潛在的中毒風險。
最後,國健署呼籲,為了腸道健康,應少吃燒烤紅肉與加工肉、或多用蔬菜佐肉片,才能健康過節無負擔;同時趁著團聚時提醒身邊親友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遠離大腸癌的威脅、在中秋團圓的時刻「腸」保健康。
新聞來源: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