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在台灣,牙醫師執照要求受到嚴格管理,以確保民眾的就醫安全。全球化浪潮下,也有許多牙醫學子跨越國界,在世界各地的牙醫學院學習,學成歸國後,也必須經歷同樣的考照階段、充分的實習。
如何取得牙醫師資格?
一般而言,取得牙醫師資格的過程,需要經歷「第一階段國家考試」、「一年醫院實習學分」,以及「第二階段國家考試」。然而,持有國外牙醫學院學位的學生,更需提交國外認證的學歷及實習學分,才可回國報考「第一階段國家考試」。
▲國際牙醫在國外已獲得實習學分,在第一階段國考過後,仍需要參加一年的「臨床適應訓練」以適應台灣的牙科就醫文化。(圖/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提供)
因為國際牙醫在國外已經擁有實習學分,在第一階段國考過後,仍需要參加一年的「臨床適應訓練」以適應台灣的牙科就醫文化,這相當於額外的實習訓練,引發部分的爭議,但卻也符合台灣嚴格把關牙醫執照的執政方向。
國際牙醫學成歸國 等實習恐超過10年
但「臨床適應訓練」名額有限,造成有數百名國際牙醫師需等待10年以上才能參加該訓練。衛生福利部對「國際牙醫師」取得「台灣牙醫師資格」的篩選相當嚴格,且部分本土牙醫對此表示不滿,認為需加強限制。面對困境,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呼籲,應尊重多元教育管道和全球化的趨勢,確保所有牙科醫生平等發展專業。
▲波茲南醫院院區的其中一棟,牙醫學系的口腔外科實習在這裡執行。(圖/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提供)
國際牙醫接觸世界各地牙醫專業
國際牙醫的足跡遍佈歐洲、美洲,或是回到亞洲、台灣,牙醫的技術與實力都不容小覷。求學過程中,他們接觸世界尖端的臨床實務與研究成果,學習最新的牙醫知識與技術。從牙齒修復到美容牙科,從口腔外科到牙周病治療,他們的專業領域廣泛且多元。在海外求學的過程中,他們不僅養成牙醫師專業,更是擁有豐富多采的人生體驗,遠離故鄉融入多元文化,與來自全球的同學攜手學習,共同成長,每一位都是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文化大使!
值得關注的是,海外留學的台灣學子,選擇就讀的學府在國際上享有優良聲譽。這些學校不僅設有先進的教學設施和卓越師資,更關注學生的全人發展。學校提供國際交流和合作平臺,使學生得以接觸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儕,互相學習交流,拓展視野。
▲波茲南醫學大學牙科醫院大樓,外型嶄新的現代牙科大樓,建築設計結合綠能概念,醫院整體動線處處充滿驚奇。(圖/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提供)
學成歸國執業的國際牙醫表示,回台灣考取牙醫證照需面臨重重關卡,還有大把光陰,但台灣永遠是溫暖的家,他們希望藉由學術成就和專業實力,回流台灣,也為台灣本土的牙醫事業注入新動力。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說明,國際學經歷讓他們在臨床技術方面看得更廣,接觸過來自全世界的多種病例,能為台灣民眾提供更高水準的牙醫服務,成為台灣牙醫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將台灣的牙醫事業推向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