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轄下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的研究船勵進號,於7月20日首度停靠帛琉馬拉卡港(Port of Malakal, Palau),並於7/21日開放帛琉政府貴賓、民眾及學生參觀,讓帛琉人民能親身體驗海洋船的相關設施。國科會吳政忠主委除親赴帛琉主持活動外,亦與帛琉農業、漁業暨環境部史帝芬.維克多(Steven Victor)部長共同簽署「臺帛海洋科學研究合作瞭解備忘錄」,未來將共同推動藍碳及海洋保育研究,我國駐帛琉黎倩儀大使也親自出席觀禮。
近距離體驗海研船,推動科技外交
帛琉共和國位處西太平洋航道要衝,且作為2022年「我們的海洋大會」(Our Ocean Conference)主辦國,極為重視海洋保育,近年因應氣候變遷積極推動再生能源。國科會推動的西北太平洋海洋藍碳整合研究計畫,將與帛琉合作採集兩國周邊海域海底沉積物,測量海洋藍碳碳匯潛力,建立碳匯科學調查方法,以利於聯合國呼籲將大洋藍碳碳匯納入淨零碳排的途徑。
本次勵進號至帛琉海域進行浮游動物的碳輸出通量及二氧化碳的交換通量相關研究,並靠泊帛琉,創下首次拜訪我邦交國帛琉的紀錄,是我國海洋研究邁向全球海洋,實現航向藍海的一大步。本次勵進號也同時舉辦開放參觀活動,導覽駕駛臺、主實驗室及甲板區域,讓帛琉民眾及學生能近距離觀察海上研究的進行,並開放參觀船上住艙及餐廳,以實際感受研究人員在船上的生活起居。此外勵進號也準備了珍奶及鳳梨酥等多樣臺灣特色美食,讓帛琉民眾品嘗臺灣美味,登船研究的中山大學、海洋大學、臺大及海軍官校等20多位學生,在辛苦進行海外研究的同時,也扮演我國親善大使的角色,讓帛琉民眾感受臺灣的友善及熱情,具體展現臺灣的科技外交策略。
臺帛攜手合作,搭建海洋科研國際合作平臺
本次臺帛簽署合作備忘錄,希望借助臺灣海洋尖端調查能力,幫助帛琉了解經濟水域內海洋藍碳、海洋生物多樣性、海洋生地化潛能等情況,以進行相關之評估、調查、保育及復育行動,並針對未來發展趨勢,積極探討、新增擴充並完備相關法制體系。
吳主委在致詞中指出,海洋為地球最大之生態系,雖然近來海洋保育持續被列為重要議題之一,但海洋遭受過度開發,加上海洋汙染及全球氣候變遷均對海洋生態系造成致命性破壞。海洋具有捕捉大氣中二氧化碳潛力,並將碳儲存或固定,其負碳能力於減緩地球氣候變遷扮演重要角色。
臺灣與帛琉同為海島國家,面對相同的氣候變遷與海洋過度開發的威脅,將持續與友邦及太平洋各國共同合作,加強海洋相關自然碳匯及永續資源保護的科技研發,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協助國際海洋生態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風險,即時提出對應機制,逐步實現2050淨零排放之永續社會。
運用科學研究,實現海洋資源有效管理
本次臺帛也共同舉辦一場針對藍碳及海洋保育的學術研討會,我方包括中山大學鄭英耀校長、海洋大學許泰文校長、以及中山大學、海洋大學、臺大與海軍官校等十多位學者出席,中山大學及海洋大學也同時與帛琉官方及學研機構簽署相關合作備忘錄,以期未來能落實雙方在海洋及藍碳研究的具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