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羅克維爾和中國蘇州2023年4月17日 /美通社/ — 信達生物製藥集團(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01801),一家致力於研發、生產和銷售用於治療腫瘤、自免、代謝、眼科等重大疾病領域創新藥物的生物製藥公司,在2023年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年會(AACR 2023)公佈信迪利單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食管鱗癌的III期臨床研究ORIENT-15的最終分析結果(摘要編號:CT075)。

截至2022年8月28日,研究共隨機入組690例受試者,中位隨訪時間為32.2個月。

  • 在總體人群中,信迪利單抗聯合化療組較安慰劑聯合化療組顯著延長中位總生存期(mOS)4.6個月(mOS 17.4月 vs 12.8月),降低死亡風險33.9%,風險比(HR)為0.661,p<0.0001。在PD-L1陽性(CPS≥10)人群中,信迪利單抗聯合化療組較安慰劑聯合化療組顯著延長mOS 3.9個月 (mOS 18.4月 vs 14.5月),降低死亡風險36.5%,HR為0.635,p=0.0001。
  • 信迪利單抗聯合化療組對比安慰劑聯合化療組的1年總體生存率及2年總體生存率分別為64.0% vs 53.5%、41.4% vs 22.9%。
  • 安全性特徵與期中分析報道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無新的安全性信號。

ORIENT-15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表示:「全球食管癌有一半以上的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出現在中國[i]。在中國,食管癌是發病率第5位、死亡率第4位的惡性腫瘤,以鱗癌為主。ORIENT-15研究在期中分析中已達到所有研究終點,並且信迪利單抗聯合化療已在中國獲批用於食管鱗癌一線治療,並成功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為食管鱗癌一線治療增加了高質量可及的標準療法,信迪利單抗聯合化療相比於既往傳統的化療和放療,顯著提高了食管鱗癌患者的治療獲益。在本次最終分析中,我們欣喜地看到隨訪時間延長,信迪利單抗聯合化療在食管鱗癌一線治療的人群中顯示出持續顯著的生存獲益,進一步提供了信迪利單抗聯合化療作為食管鱗癌一線治療標準療法的支持,期待其造福廣大食管癌患者。」

信達生物製藥集團高級副總裁周輝博士表示:「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癌的治療手段曾經非常有限,免疫治療的獲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受試者的治療獲益。根據ORIENT-15期中分析的結果,信迪利單抗在中國已獲批聯合化療用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癌一線治療,並於2023年初正式納入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成為唯一將五大高發瘤種(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鱗狀非小細胞肺癌、肝癌、食管癌和胃癌)一線治療均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的PD-1抑制劑。本次最終分析結果鞏固了信迪利單抗聯合化療在食管鱗癌一線治療作為標準療法的地位,希望信迪利單抗繼續惠及廣大食管鱗癌患者。」

關於ORIENT-15研究

ORIENT-15研究是一項比較信迪利單抗聯合化療與安慰劑聯合化療(順鉑+紫杉醇/5-氟尿嘧啶)一線治療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復發性或轉移性食管鱗癌患者的隨機、雙盲、國際多中心、III期研究(ClinicalTrials.gov, NCT03748134)。截至期中分析,本研究入組659例受試者,受試者按1:1比例隨機進入試驗組或對照組。主要研究終點為全人群的總生存期和PD-L1陽性(CPS≥10)人群的總生存期[ii]

關於食管鱗癌

食管癌是來源於食管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是全球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根據 GLOBOCAN 2020 數據,全世界食管癌新發病例約60萬,位居所有惡性腫瘤中第7位,死亡病例約54萬,位居所有惡性腫瘤中第6位[iii]。全世界食管癌超過50%的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出現在中國,中國食管癌新發病例約32萬,發病率位居所有惡性腫瘤中第5位,死亡病例約30萬,死亡率位居所有惡性腫瘤中第4位,5年總生存率僅有30%左右[i]

鱗狀細胞癌是亞洲人群食管癌的主要病理亞型,約占所有病例的90%,且全球超過一半的食管鱗癌發生在中國[iv]。晚期轉移性食管鱗癌患者一線治療方案主要是含鉑雙藥化療,其中鉑類藥物聯合紫杉醇(TP)是中國臨床實踐中常用的化療方案,而其他國家首選鉑類聯合5-氟尿嘧啶(CF)[v],[vi]。然而接受含鉑雙藥一線化療的晚期/復發/轉移性食管鱗癌患者,中位總生存期一直無法突破12個月,食管鱗癌患者迫切需要更加有效的一線治療策略,目前已有PD-1單抗類產品獲批用於食管鱗癌的治療[vii]

關於信迪利單抗

信迪利單抗,中國商品名為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是信達生物和禮來製藥共同合作開發的具有國際品質的創新PD-1抑制劑藥物。信迪利單抗是一種人類免疫球蛋白G4(IgG4)單克隆抗體,能特異性結合T細胞表面的PD-1分子,從而阻斷導致腫瘤免疫耐受的 PD-1/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通路,重新激活淋巴細胞的抗腫瘤活性,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viii]。目前有超過二十多個臨床研究(其中10多項是註冊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以評估信迪利單抗在各類實體腫瘤和血液腫瘤上的抗腫瘤作用。

信迪利單抗已在中國獲批六項適應症並全部納入2022版國家醫保目錄,協議期內醫保限定支付範圍包括:

  • 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復發或轉移性食管鱗癌的一線治療;
  • 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復發或轉移性胃及胃食管交界處腺癌的一線治療;
  •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陰性和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陰性、不可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
  • 不可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一線治療;
  • 既往未接受過系統治療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肝細胞癌的一線治療;
  • 至少經過二線系統化療的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

另外,信迪利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及化療用於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治療失敗的EGFR突變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上市申請已獲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受理審評。

信迪利單抗另有兩項臨床試驗達到研究終點,包括:

  • 單藥用於晚期/轉移性食管鱗癌二線治療的二期臨床研究;
  • 單藥用於含鉑化療失敗的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二線治療的三期臨床研究。

聲明:以上3項適應症尚未在中國大陸獲批,信達不推薦任何未獲批的藥品/適應症使用

關於信達生物

「始於信,達於行」,開發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是信達生物的理想和目標。信達生物成立於2011年,致力於開發、生產和銷售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眼科等重大疾病領域的創新藥物。2018年10月31日,信達生物製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股票代碼:01801。

自成立以來,公司憑借創新成果和國際化的運營模式在眾多生物製藥公司中脫穎而出。建立起了一條包括35個新藥品種的產品鏈,覆蓋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眼科等多個疾病領域,其中7個品種入選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公司已有 8個產品(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商品名:達伯舒®,英文商標:TYVYT®;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商品名:達攸同®,英文商標:BYVASDA®;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商品名:蘇立信®,英文商標:SULINNO®;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商品名:達伯華®,英文商標:HALPRYZA®; 佩米替尼片,商品名:達伯坦®,英文商標:PEMAZYRE®; 奧雷巴替尼片,商品名:耐立克®; 雷莫西尤單抗,商品名:希冉擇®,英文商標:CYRAMZA®;塞普替尼膠囊,商品名:睿妥®,英文商標:Retsevmo®)獲得批准上市, 3個品種在NMPA審評中,5個新藥分子進入III期或關鍵性臨床研究,另外還有19個新藥品種已進入臨床研究。

信達生物已組建了一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端生物藥開發、產業化人才團隊,包括眾多海歸專家,並與美國禮來製藥、賽諾菲、Adimab、Incyte和MD Anderson 癌症中心等國際合作方達成戰略合作。信達生物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提高中國生物製藥產業的發展水平,以滿足百姓用藥可及性和人民對生命健康美好願望的追求。詳情請訪問公司網站:www.innoventbio.com或公司領英賬號www.linkedin.com/company/innovent-biologics/。

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所發佈的信息中可能會包含某些前瞻性表述。這些表述本質上具有相當風險和不確定性。在使用「預期」、「相信」、「預測」、「期望」、「打算」及其他類似詞語進行表述時,凡與本公司有關的,目的均是要指明其屬前瞻性表述。本公司並無義務不斷地更新這些預測性陳述。

這些前瞻性表述乃基於本公司管理層在做出表述時對未來事務的現有看法、假設、期望、估計、預測和理解。這些表述並非對未來發展的保證,會受到風險、不確性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有些乃超出本公司的控制範圍,難以預計。因此,受我們的業務、競爭環境、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情況的未來變化及發展的影響,實際結果可能會與前瞻性表述所含資料有較大差別。

本公司、本公司董事及僱員代理概不承擔 (a) 更正或更新本網站所載前瞻性表述的任何義務;及 (b) 若因任何前瞻性表述不能實現或變成不正確而引致的任何責任。

[i] Zeng H, Chen W, Zheng R, J, et al. Changing cancer survival in China during 2003-15: a pooled analysis of 17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ies. Lancet Glob Health. 2018;6(5):e555-e567.
[ii] Lu, Z., Wang, J., Shu, Y., Liu, L., Kong, L., Yang, L., … & Shen, L. (2022). Sintilimab versus placebo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as first line treatment for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o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RIENT-15):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 blind, phase 3 trial. bmj, 377.
[iii]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 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21, 71(3): 209-249.
[iv] Arnold M, Ferlay J, van Berge Henegouwen M I, et al. Global burden of oesophageal and gastric cancer by histology and subsite in 2018[J]. Gut, 2020, 69(9): 1564-1571
[v] Guidelines of 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O): esophageal cancer 2022.
[vi]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Esophageal and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cancers.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Version 2. Published February 11, 2022.
[vii] Doki Y, Ajani JA, Kato K, et al. Nivolumab Combination Therapy in Advanced 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 N Engl J Med. 2022 Feb 3;386(5):449-462.
[viii] Wang J, Fei K, Jing H, et al. Durable blockade of PD-1 signaling links preclinical efficacy of sintilimab to its clinical benefit. mAbs 2019;11(8): 1443-1451.

 

新聞來源:PR Newsw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