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蘭君/台北報導
台灣肺癌標準化死亡率在所有癌別中居冠,長達10年之久,且罹癌人數持續攀升,顯示肺癌嚴重威脅國人健康。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且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過去許多患者一旦發現就是晚期、存活期短。尤有甚者,大眾對肺癌仍存在著迷思,認為只有「老菸槍」才會得到肺癌,若非吸菸族平常不用特別注意肺部健康。有別於大眾對肺癌的認知,肺癌患者並不僅限於吸菸族群,近年來無吸菸習慣的肺癌發生率有逐漸提高的趨勢。民眾應注意家族是否有肺癌病史,定期篩檢才是防治肺癌的根本之道。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遠離肺癌威脅的護肺4招包括:「戒菸益健康、自我須防護、篩檢慎思量、警訊早就醫」。其中,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肺癌篩檢(LDCT)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惟LDCT檢查可能衍生假警訊、過度診斷、輻射暴露及心理壓力等疑慮,建議高風險族群於諮詢醫師並了解LDCT檢查的利弊後,接受篩檢,儘早發現可疑的癌細胞、配合醫囑進行治療,才能有效降低死亡風險。王署長指出,為使肺癌防治徹底落實,衛福部國健署與台灣肺癌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和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等聯手,共同編撰「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手冊,希望透過手冊使醫療人員於篩檢前後有共同遵循的標準作業程序,使國人享有高品質的肺癌防治服務。
▲國健署署長與醫界代表共同與台灣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立牌合影。(圖/台灣肺癌學會提供)
肺癌死亡率長年居冠!醫師:台灣逾六成肺癌患者無抽菸習慣!
肺癌存活率低,成為民眾惶恐的「新國病」,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楊泮池說明,肺癌長期占據國人癌症死因第一位,主因是超過六成肺癌病人初診斷時已是晚期肺癌。大眾經常依據過去經驗,將肺癌與老菸槍做連結,但國人肺癌患者中多數無吸菸習慣。根據研究,吸菸的確會增加肺癌發生風險,以台灣為例,吸菸女性得到肺癌風險比不吸菸者高3-4倍,但值得關注的是全球無吸菸習慣的肺癌患者比例逐年攀升,其中又以東亞族群中最為顯著。根據台灣肺癌患者資料統計,逾6成的肺癌患者沒有抽菸習慣,其中女性更高達9成,可見無吸菸習慣的罹癌患者是現今肺癌防治的最大挑戰。
過去曾有一案例為上班族陳女士(化名),陳女性從來沒有抽菸習慣,枕邊人也非吸菸族,更沒有天天下廚的習慣。本以為與肺癌不會有任何關係。但某天開始出現嚴重胸悶、胸痛、氣喘等現象,當時正逢產業旺季,陳女士以為自己是累壞了,私下跟親友打聽秘方調養身體。沒想到症狀並未緩解,多處求醫後,輾轉進入胸腔科。醫師安排了LDCT在內的系列檢查,才發現肺部有多顆結節,確診罹患肺癌。幸好,陳女士按照醫囑進行治療,目前病況已經穩定。
國健署聯手肺癌學會推動肺癌篩檢共識,提醒高危族群定期進行LDCT。
台灣肺癌學會陳育民理事長強調,肺癌高危險族群除了重度吸菸族之外,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也是不容忽視的高危險族群之一,應當定期篩檢、小心防範。陳理事長再次強調,研究指出肺癌的發生率與家族病史息息相關,若一等親內曾罹患肺癌罹癌的風險將會增加。同時也提醒大眾,若有抽菸習慣或家族有肺癌病史的民眾,應建立每年定期肺癌篩檢的習慣,避免錯失最佳治療時機。2015年衛福部與17所醫療單位共同進行一項肺癌篩檢研究,此研究肺癌檢測率若僅計算侵襲性肺癌,肺癌檢出率為2.19%(21.9/每千人),且其中94.7%是第一期肺癌7。顯示台灣透過LDCT篩檢出早期患者的比例遠超越美國及歐洲。由此可見台灣的肺癌篩檢成效佳,應鼓勵高危險族群進行篩檢。如發現病灶,配合醫囑進行治療,才是延長存活期的最佳選擇。
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是目前唯一具有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陳理事長提醒,如何在癌症轉移之前就找到早期肺癌病人進行治療,是改善肺癌高死亡率最重要的關鍵,也是肺癌防治的主要目標。陳理事長也說明,為改善肺癌高死率的現況,國健署與肺癌學會聯手共同推廣高危險群應定期進行 LDCT 肺癌篩檢,提早發現肺癌病灶,有利醫師進一步治療,降低肺癌患者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