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到大園海邊搭建庇護環境,準備迎接小燕鷗的到來。(圖/陳信維攝)

記者 陳信維/桃園報導

每年4月中旬起大園海邊的天空就相當熱鬧,為了迎接一年一度即將上演的生態大戲,場地布置積極進行中。

這天的東北季風特別強勁,就像義工們的意志般強烈,竹圍這塊6,800平方公尺的漁港汙泥堆置場,再過幾天將有來自澳洲西北部的二級保育鳥類小燕鷗,來到這裡繁殖下一代。

30隻假鳥肩負吸引小燕鷗的任務;石頭、磚塊及瓦片提供雛幼鳥可以躲藏的庇護環境;敲打在沙地上的竹棍是為了方便未來計數小燕鷗的區域識別;這些布置工作看似簡單,實際上得標定座標、注意排水、磁磚反光、假鳥頭尾擺設方位等等,規範可是相當嚴格,新房及嬰兒房備妥,就希望給遠道而來的貴客滿滿的誠意。

強勁東北季風也讓參與棲地布置活動的中原大學師生,印象深刻。

這塊小燕鷗在台灣最北的繁殖地已經是台灣成功的保育案例,由市府農業局協調提供土地;中油出資搭設圍籬護網,野鳥學會則是積極培訓守護義工,將進行每兩天一次無論晴雨的密集調查紀錄,野鳥學會理事長劉義仁表示,在小燕鷗繁殖較為穩定的6月份假日,鳥會將安排導覽解說活動,讓全民一起與小燕鷗做近距離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