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企業合照。(圖/天下雜誌提供)

記者黃俊育 / 綜合報導

少子化、高齡化加上產業發展的趨勢,台灣人才問題已變成企業最嚴峻的挑戰。有鑑於此,《天下學習》、《Cheers快樂工作人》連續兩年提出TALENT, in Taiwan人才永續企業行動聯盟倡議,今年倡議夥伴目標將突破300家,活動當日包含產官學等50家企業負責人或人資長,以及大學校長都一同上台宣誓與承諾台灣人才發展的決心。

倡議活動中也發表(2023台灣企業員工福祉大健診)、(2023台灣五大產業TOP50企業DEI現況分析)等兩本台灣首份職場DEI報告書,梳理出台灣企業在多元(Diversity)、平等(Equity)、共融(Inclusion) 的管理成績。調查中發現,有79%的工作人將DEI視為求職或留任的重要因素,但同時,每3人就有1人對企業DEI表現不滿意,平均員工只給企業61.5分的勉強及格成績。

當獲利不再是企業成功的唯一指標,企業必須重新思考一條人才永續的新道路。參與「TALENT, in Taiwan」倡議的300家聯盟企業與大學也各自提出人才管理的新哲學,經過六大面向的檢核後所獲得的「人才永續行動聯盟」授權標章,不僅能在全球ESG浪潮下,成為CSR報告中重視人才的有力證明,當近8成求職者將DEI視為求職重要考量時,在徵才場合或求職平台使用標章,更是強化雇主品牌、提升人才競爭力,讓人才辨識重視多元福祉企業的重要依據。

鄭文燦也在論壇中提到,少子化與高齡化的衝擊,對台灣人口結構影響巨大,日本現在正發生的一切,之後在台灣也會發生。據國發會估計,在2030年之前, 人才缺口高達40萬人,以往面對國際化的挑戰,都會強調搶錢、搶技術、搶IP,「但現在搶人可能是最重要的。」

鄭文燦指出,在台灣工作的海外專業人才雖有5萬人,但自2018年《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上路至今,取得就業金卡的人數卻只有6,880人,而去年「移工留才久用」方案上路,工作年滿6年便能申請居留權,目前也僅約4千人通過核准,「但台灣有72萬移工,還有8萬是黑牌,這數量顯然還遠遠不夠。」

鄭文燦表示,台灣營建業的移工,經常剛接受一年的成熟訓練,就因為專案期滿而被日本和南韓接手;他也提到,儘管政府在疫後推出了觀光旅遊業的振興補助,但房務員人手補足的情況依然十分嚴重,因此如何讓企業運用更有彈性,「缺工已不限於3K產業,如何將移工留才久用計畫擴大,或是考慮各產業移工的開放條件,都是政府思考的方向。」

▲TALENT, in Taiwan 人才永續行動聯盟標章。(圖/天下雜誌提供)

除此之外,鄭文燦強調,僑外生、產學合作跟新南向政策等三個計畫,也是補充人力的重要來源,尤其是東南亞的僑外生,配合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將來可以回到家鄉擔任業務代表或當地據點工作,對企業幫助很大。鄭文燦宣告:「我們正進入新的時代,今年是人才地圖改變的開始,讓台灣把人才變成國力。」

倡議企業代表之一台積電,由曾任台積電財務長、現任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代表出席,她也在去年9月接下人資資深副總一職,她提到,台積電最大的投資雖然是設備,但設備仍是由人來操作,只有「以人為本」,生產力才會提高。她提到,除了薪資待遇的考量外,公司還要打造出三件讓員工引以為傲的事。第一,公司有沒有競爭力,是不是跟一群很優秀的人一起工作?第二,公司有沒有影響力,能帶動全世界創新?第三,公司不只會賺錢,還能為社會貢獻一份心力?

何麗梅表示,台積電近年在美國、日本等地設廠,面臨文化及價值觀的巨大挑戰。雖然在不同地方要因地制宜,但核心價值不能有所變動,不論在哪裏,都要讓員工感受到歸屬感。她也提到,雖然全球科技業的女性比例都偏低,但台積電依然設下了2030年新進女性人員30%,女性主管20%的目標,並宣示「營造多元共融的環境,激發熱情,成就最棒的自己」,是台積電最新的人才願景。

在ESG浪潮下,除了傳統的選育用留,如何多元運用人才、尊重差異是企業管理新課題。台灣作為全球供應鏈的一環,當歐美企業開始重視更人本主義的管理模式,台灣也不能置身事外,勢必得加快腳步迎上這一波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