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英薇/內埔報導】 客委會客發中心自111年2月推動六堆無形文化資產的登錄與保存維護,除了盤點具文資身分的文化資產外,也對具有潛力的無形文化資產項目進行可行性評估,協助籌組在地文化保存團體,輔導進行文化資產的提報。活動現場邀請了屏科大曾純純教授、陽明交大羅烈師副教授、臺北藝術大學黃貞燕副教授、臺灣藝術大學邱彥貴助理教授、龍肚國小張二文校長、具無形文化資產推動經驗的洪瑩發研究員及右堆愛鄉文教基金會宋廷棟董事長等人共同與會,與在地民眾共同探討客家文化資產相關議題。
為了讓民眾對文化資產有更深入的認識,客發中心於3月25日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六堆會議廳辦理客家文化資產工作坊,以「文化資產與地方社會」為主題,安排有演講及綜合座談。學者精彩的講座包含「六堆墓葬資源的研究與保存芻議」;「北臺灣客家文化資產與保存維護之個案觀察」;「民間傳統與當代社會:生態博物館與無形文化遺產的透視」;「美濃文化資產保存的現況與願景」等,一連串的分享與對談方式共同思索六堆文化資產的走向及發展。
客發中心推動六堆生態博物館,強調對文化資產的認識、探索及學習,藉此保存及推廣六堆深厚的文化底蘊。從去(111)年迄今,本中心已辦理過5場文資保存地方說明會、2場六堆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團體培力工作坊及1場六堆客家文化資產工作坊,並協助「六根庄作福拜新丁新枝」(保存團體:佳冬千山公侯宮)、「六堆掛紙」(保存團體:祭祀公業林瑞源)等2項無形文化資產,目前在準備客家盤花的作業。希望從在地民眾到地方社團,進而到機關,從認識六堆文化資產,進而理解文化資產的價值及意義,增進對地方社會及客家文化的認同。
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生態博物館裡面最重要的還是「人」,共下分享以前的人,現在的人,甚至未來的人對六堆集體共同的記憶,六堆的生命力量就在一代代傳承中,隨著共同講述的記憶而越來越深厚積累。生態博物館除了客發中心的館務人員從事文化資產保存跟生態博物館的推動,也希望所有六堆人共同參與,不論客庄的人是什麼樣的背景,來自六堆的哪裡,大家共下做,每件事情用心參與,大家都是生態博物館的館務人員,都是文化資產保存的實踐者。
何主任特別感謝高屏二縣市文化專業、客家事務主責人員多年的協助與支持,未來大家繼續一起努力,讓更多社會大眾認識六堆的文化資產,透過教育推廣、鼓勵六堆在地居民共同參與保存及維護,並用行讀客庄、展示客庄讓更多人認識六堆。
新聞來源:屏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