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一生的宿命—王永正。(圖/王永正提供)

圖、文 / Joanne

《成都濃園國際藝術村系列》

每週一次的藝術家故事分享,今天要報導的是一位生活於四川成都濃園藝術村,年僅28歲,卻非常有想法的雕塑藝術家—王永正。整體對王老師的評價是:他愛上成都,也愛上「泥」了!雕塑已成為他一生的宿命。

年輕的王永政老師身為一位傑出的藝術家駐足在濃園,努力的為雕塑文化耕耘著!這次我們以成都濃園團隊造訪王老師的工作室視角,帶您一同認識他。甚至在影片的最後,王永正老師也首次同意全程開放拍攝他捏泥塑造人像的過程,非常值得一看。

雕塑風氣如何在中國蔓延?究竟雕塑有什麼魔力能讓王老師為之一生痴狂?我們在攝製影片及內文中都有做了詳細的述說。

●雕塑風氣逐漸在中國蔓延

伴隨著西方文化的大舉進入,不僅西式建築四處登陸,西式雕塑也隨之出現。習慣了在門口擺放獅子的中國人,不得不開始帶著驚訝的目光,打量這些來自異邦的東西。一種新的雕塑風氣,開始在中國蔓延。

時尚、洋派,西式雕塑作為現代性的表徵,給中國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它的影響當然不僅僅是作品本身,它帶來的影響還有:做雕塑的人被稱為藝術家;雕塑的學習在高等學府完成;雕塑成為一門有著自己的學術語言和學科規範的學問等等,這些在中國的歷史上都是破天荒的事情。

●雕塑佛像演變為個人

中國雕塑界的泰斗級人物劉開渠這樣回憶:1933年他從法國學成後回到上海,在蔡元培先生那裡遇到了魯迅先生,得知他是一位留法回國的雕塑家,魯迅說:「過去只做菩薩,現在該是輪到做人像了。」劉開渠說:「我在回國後的幾個月,做了一些社會調查,社會上所謂雕塑就是指佛像、菩薩或壽像。沒有人找我為活著的人做像,說是我會把活人的靈魂收去。」

藝術怎麼學? 藝術根本沒得學的。當然技術可以學,比如怎麼畫畫、怎麼用筆?但藝術不是那回事 藝術是很綜合的東西 實際就是一種抒發 心境的抒發就變成個人的形象。

●王永正一生的宿命—雕塑

追求藝術首先要有愛好,有了愛好之後才會去自學。 王永正在同齡人中是幸運的。因為他在很早的時候,就知道了雕塑是他的愛好,也成為了他的宿命。他要以此為生,也要在雕塑的這條道路上,留下自己的探索和思考。

● 王永正 1992年出生於山東省菏澤市
● 2015年畢業於西南民族大學雕塑,四川省雕塑協會會員,現工作生活于成都濃園國際藝術村。

成都濃園創客發展中心「藝術家故事專欄」
https://www.facebook.com/nongyuan.wo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