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為何稱霸十大死因?原因是「它」既無症狀又複雜難控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高血壓,是惡名昭彰的隱形心血管殺手。國泰醫療財團法人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黃晨祐表示,高血壓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國人時常輕忽或未積極控制,長期容易增加腦中風、心臟衰竭、心肌梗塞、視網膜病變及慢性腎臟病等嚴重併發症。

台灣只有約三到四成的高血壓患者有達到適當的血壓控制目標,黃晨祐表示,因此重大心血管事件如中風或是心肌梗塞仍舊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前三名。(圖/Pexels)

台灣高血壓學會及心臟學會,參考近5年的全球大型臨床試驗研究結果,於2022年5月發布最新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包括:

一、下修高血壓診斷標準為130/80 mmHg,並採用居家血壓 (Home BP) 取代門診測量血壓 (Routine Office BP)。

二、捨棄傳統水銀式血壓計,建議採電子式自動血壓計作為量測較準確。

三、正常血壓應低於120/80mmHg。

四、居家血壓量測參考722原則:連續7天測量血壓、每天測量血壓至少2次(早晚各1次)、每次至少測量2次並取平均值(每次間隔1分鐘)。

五、高血壓病友無論年紀,居家血壓數值應控制低於130/80 mmHg若有腦中風、冠心症或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等血管硬化疾病患者,或是心血管事件高風險病患(糖尿病、腎臟病),可以考量將收縮壓目標降低到小於120 mmHg。

根據統計,台灣只有約三到四成的高血壓患者有達到適當的血壓控制目標,黃晨祐表示,因此重大心血管事件如中風或是心肌梗塞仍舊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前三名!據研究,高血壓無法達標控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民眾對於服用高血壓藥物的恐懼導致遵醫囑情況不佳。而其中大多數國人擔心的是高血壓藥物的副作用,以及是否一旦吃了高血壓藥物後,就得一輩子吃藥才能控制。然而,除了藥物之外,高血壓的控制還可以藉由生活型態調整以改善,包含:限制鈉攝取、限制酒精攝取、減重、戒菸、規律地進行有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