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不只要進補!中醫授「穴位按摩」秘訣 暖頭風、護心臟

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冬令進補,來年打虎。」這句中醫俗諺就是說,冬季要特別注重食補。11月7日就是24節氣中的「立冬」,宣告冬季正式開始,日照時間越來越短,天氣也會越來越寒冷,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吳立工醫師表示,這個時候除了一般人印象中的冬令進補,還要多注意氣溫變化可能帶來的心血管不適,所以,吳立工醫師特地分享了包含穴位按摩在內的冬季養生秘訣。

▲中醫師分享立冬穴位按摩、食物進補的秘訣。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吳立工醫師引用中醫傳統的養生經典-黃帝內經,記載了冬天這三個月,萬物都向內收藏,動物會冬眠,人也會比較想躲在家中;這個時候適合「早睡晚起」,而且要活動、運動的時候,都建議等到太陽出來,看見日光的時候再進行。

▲按壓內關穴可寧心安神,位在手腕橫紋正中,沿兩條筋中間往上2吋(約三手指寬)。(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冬季早晚溫差大,加上穿脫衣服或者進出室內外時,身體感受到的氣溫變化,可能會對心血管造成負擔,尤其是有些人喜歡在凌晨四、五點就晨起運動,這時候因為天氣太過寒冷,就可能會有一些心臟不適的狀況發生,所以,吳立工醫師特地分享了三個可以在冬季按摩的心臟保健穴位,分別是手腕橫紋下方兩吋的「內關穴」、握拳時小指按到手掌的「少府穴」、握拳時中指按到手掌的「勞宮穴」。

▲屈指握拳,小指和無名指指尖的中間,與感情線交會處就是「少府穴」。(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吳立工醫師表示,如果遇到寒流來襲,身體缺乏能量,心臟要跳得很用力,甚至會有心悸,或者感覺到胸悶的時候,除了及時就醫之外,還可以透過按壓心臟經絡相關的這三個穴道,來寧心安神、調節身體平衡,在每天三餐與睡前的時候,按壓到有痠脹的感覺就可以。另外,在受到風寒或者是淋到雨的時候,吳立工醫師也建議,可以用家中常備的吹風機,吹暖頭部跟耳朵、脖子後方,緩解脖子緊緊的不適感,並透過溫暖這區很多跟「風」相關的穴道,排除風寒,讓身體比較溫暖,並且保健我們的心臟。

▲「勞宮穴」由四指屈向掌心握拳,其中中指指間切壓在掌心的位置。(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除了穴位按摩秘訣,吳立工醫師提醒,冬令食補要適當,不要吃太過燥熱的食物,不然容易會有補過頭,口乾舌燥、心情煩躁的問題。要進補的話,建議可以選擇四物湯、四君子湯、八珍湯跟十全大補湯等藥膳,或者煮小米粥與銀耳(白木耳)蓮子枸杞湯來滋潤身體;吳立工醫師也推薦,立冬的時候很適合吃富含消化酵素跟醣類、蛋白質的山藥,還有當季的水果-草莓,利用草莓潤肺生津涼血解毒的功效,加上豐富的膳食纖維與維生素C,來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吳立工醫師。(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