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昭宏/桃園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智慧農業計畫已進入第四年,農業試驗所統籌農業設施領航產業子項計畫,近年陸續辦理各計畫的成果觀摩活動,9日與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一起展示合作執行計畫示範場域─桃城蒔菜生產合作社的成果,與大家分享。
▲桃改場邱銀珍副研究員介紹葉菜收穫機。
為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國內葉菜生產多以設施栽培為主,然而目前設施栽培管理大多仍需花費大量人力及時間在澆水灌溉、施肥及作物採收上,故設施栽培透過環境監控搭配智慧環控系統及遮光設備以進行數位化、智慧化及規格化的管理,為該計畫的亮點成果;此外,機械採收可替農民節省採收時的人力及工時,而新型的田間管理技術則可增加葉菜的品質。
農業設施產業 導入數位服務
農試所表示,自106年起即與桃改場副研究員賴信忠合作,以智慧農業計畫測試IoT蒐集數位服務所需的數據,提高生產的效能,且部分技術已技轉商業使用。該場輔導桃城蒔菜生產合作社,於75棟簡易溫室(約2.5公頃)安裝環境感測器及灌溉控制器,以監控溫度、照度及風速,並透過農場管理模式設計智慧灌溉程式,該程式可視天候狀態自動調適,以提高灌溉及施肥精確度、節省水資源及人力管理,依據蔬菜生育期自動灌溉,並透過生長預測,降低投入人力並提高作物生產品質。
此外,所有的環境數據及灌溉水量皆可記錄於Google試算表,當設備離線或遇高溫時,則會發布即時警訊至通訊設備,讓農民得知最即時的作物資訊而加以因應。該程式還設計手動補水機制,讓巡田員工發現異常乾旱時,可透過手機啟動補水程序,避免乾旱的持續發生,根據桃改場的預估,該自動灌溉系統每年可讓農場節省1,218小時,相當於152天的管理工時。
▲桃改場郭坤峯場長開場致詞。
設施葉菜生產新技術 提升整體蔬菜經營效能
農試所進一步說明,設施蔬菜在採收上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倘採收後沒有適時的採後處理,將增加貯藏之耗損,該所推薦桃改場研發的管理技術,整合肥培、灌溉等栽培技術,並且建立葉菜規格化生產技術模組,有利後續產品驗證及推廣。
▲葉菜收穫機操作示範。
該所表示,本次觀摩會成果發表為智慧農業-農業設施領航產業之一環,除了讓設施蔬菜業者瞭解國內研發的設施作物自動監控系統與葉菜模組化生產之效益外,期能藉此推廣給更多設施及蔬菜產業從業人員,引領業者投產應用,以更精準化、智慧化、科學化及自動化的栽培管理模式,提升整體蔬菜經營效能,並強化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