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籲紓困納入產業政策(圖∕全國商總提供)

▲「疫」猶未盡紓困不能停記者會現場。(影片∕記者張辰卿攝)


▲「疫」猶未盡 服務業紓困需求。

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全國商總理事長賴正鎰9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台灣是以外銷為導向的國家,只要疫情沒有消失、邊境持續封鎖,產業依然受到衝擊影響,近期各國陸續出現二次疫情再起現象,全球陷入「解決疫情,就會失去經濟」、「解決經濟,疫情就無法完全消除」的兩難窘境,對於產業需要的紓困與振興協助,他提出五大建議:

一、檢討紓困0 放寬紓困3.0 提高補助

「紓困3.0」於9月1日受理收件,然出乎意料,不僅沒有將「紓困2.0」未補助的行業別納入,還限縮只剩製造業及相關技術服務業、專業國際貿易服務業及會展產業,並排除已經獲得2.0營運補助業者,不得重複申請。

建議政府應將從未獲得補助之艱困行業別納入,包括自動販賣、家具、寵物寄養、就業服務、中藥、青果、花卉輸出等,且應放寬認列虧損標準,不該以今年7月至9月台灣內需市場報復性消費期之營業額,與去年或前年營業額來比較,應參照2.0比較方式辦理;另有無人機具店業者反應,如夾娃娃機店等,其與周邊店家支付一樣租金,卻因沒有員工,無法獲得營運補貼。建議政府應放寬紓困3.0方案,並提高補助,讓更多需要紓困的業者儘快得到協助,以利產業度過難關。

二、疫常年代 紓困振興須納入產業長期政策

在這疫情時期,政府推動各項產業升級轉型政策時,紓困措施應併行,在全球疫情尚未結束以前,企業與勞工對於「救命錢」需求大過一切,政府應將紓困措施納入產業長期政策,且應將虧損3成以上企業納入紓困對象,有些行業別虧損3成以上已經很艱辛,2.0不補助、3.0不補助,疫情沒結束,已連續8個月每月虧損3成以上,絕對稱得上是「艱困企業」,建議營收衰退3成以上業者就能依比例給予紓困補助。

另於疫情期間,各項融資貸款方案應延續,建議延長中小企業信保基金還款期限至10年且減免利息,並將申請期限延長到疫情結束為止。並且建議減免企業各項稅賦負擔,如營所稅稅率由現行20%調降至15%、企業未分配盈餘方面,免加徵5%營所稅,對嚴重受災地區,也要免徵或減徵地價稅及房屋稅,加值營業稅由現行5%調降至3%等,始能真正幫助企業度過黑暗期。

三、比照外交泡泡 催生商業泡泡

有感於邊境封閉對經濟之傷害,部分國家已於4月份陸續進行快捷通道,如中國與日本、韓國、新加坡、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瑞士等國皆設有快捷通關機制,只要中方提出申請同意後出具邀請函,邀請國對象即可持48小時內之核酸檢測報告入境,接受中方再次檢測並隔離1-2天確定為陰性後,就可進行商務行程,另新加坡也與韓國及汶萊、馬來西亞等周邊國家設有快速通關機制。

美、日兩國日前以「外交泡泡」方式成功入境台灣,捷克更進一步以近90人的大團規格在台活動,與我政府高層、企業、民間社群等進行廣泛交流,建議政府可比照外交泡泡或是仿效其他國家快捷通道模式,積極與疫情相對穩定國家,包含與我經貿依存度高的中國大陸推動「商業泡泡」,縮短檢疫通關機制,恢復正常商務活動交流,為經濟帶來活水。

四、超前佈署觀光產業 完善觀光基礎建設

台灣自解封以來,各風景區人潮擠爆,花東、澎湖尤其嚴重,顯見台灣觀光基礎建設之不足。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資料,國人108年出國約1,700萬人次,旅遊總支出高達新台幣8,175億元,如能將此消費力道引導至國內旅遊使用,將可大大有效激勵國內觀光市場。

建請政府應盡快推出長遠之觀光政策規劃,落實打造「台灣觀光島」,加強興建觀光基礎設施,提升安全舒適之國內旅遊品質,也應發揮台灣好山好水、在地人文特色,開發新觀光景點,推出新旅遊路線,未來國境解封後,也才能吸引外國遊客造訪,超前部署,迎接質量並重的觀光商機。

五、加速國際佈局  延續兩岸經貿共存共榮

日前蔡總統宣布開放美豬美牛進口,勇敢打開困住台灣多年的國際封印,有利於台灣參與全球區域經貿協議談判,產業無不引頸期盼,也對政府在防疫期間仍積極擘畫台灣國際經貿佈局之用心,表示肯定。值此利基,建請政府應加速簽署台美BTA/FTA甚至CPTPP等更多區域經貿協定,讓台灣能快步走向全球經濟的新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