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郎楊宜嘉以Paga「巴卡」揹著新娘林洛亦走到半百公尺遠的結婚會場。(圖∕田貴實攝)

結婚日期:109,09,06早上10:00
新  郎:楊宜嘉(漢人)
新  娘:林洛亦(太魯閣族人)
婚禮地點:桃園市八德區大興路1188號

在太魯閣族人的陣陣祝福中,新郎楊宜嘉以Paga「巴卡」揹著新娘林洛亦走到約50公尺遠的結婚會場,沿途滿載著親友的歡聲笑語,完成「原汁原味」的傳統婚禮,這場「原漢聯姻」已很少見,幸福指數爆表!

桃園市太魯閣文教創意發展協會理事長鋇党固林,體認太魯閣族的婚禮文化式微,從自己的女兒林洛亦婚禮做起,以融入充滿傳統元素的古禮,讓尚未結婚的年輕人知道,古早太魯閣族人的結婚方式,十分浪漫又很有意義。

筆者應邀主持這場傳統婚禮,為這對新人完成終身大事,見證洋溢幸福的美好時刻。早期太魯閣族的婚禮都是以「巴卡」揹新娘,男女雙方的住家再遠,新郎都是以巴卡揹新娘,如果新娘噸位大,那就考驗新郎的耐力,就算使出吃奶的力氣也要把新娘揹回家,象徵翻山越嶺辛苦迎親成家,表示男方娶媳婦是肩負養家的重責大任,結婚後得吃苦耐勞,才能過得幸福,才能長長久久。


▲太魯閣族人以精彩的舞蹈,慶祝新人結成連理。(圖∕田貴實攝)

時至今日,忙碌的現代人,幾乎忘了老祖先代代相傳的傳統風俗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現代交通工具「轎車」浩浩蕩蕩迎娶新娘,沿街放鞭炮,不僅浪費金錢、不環保,也失去原有傳統文化與意義。

新郎楊宜嘉身材還算結實,揹著新娘林洛亦,搖搖晃晃,費了好大的功夫,才走到婚禮現場,他放下新娘後的第一個動作就是高舉「V」字,作出勝利的姿勢,立即獲得滿場喝采,更激起陣陣的歡笑聲,新郎靦腆的笑說:「還好路很近」。

婚禮結束後,許多在場觀禮的族人紛紛表示:「往後我們的子孫結婚,都將依照這方式揹『巴卡』進行。」主婚人鋇党固林也很有自信的如此說。

現代人以如此傳統方式結婚,是半世紀以來太魯閣族人罕見的古禮重現,族人沈浸在歡快熱烈的喜氣中,自始至終都透著屬於太魯閣族人的傳統真貌與精神!


▲結婚典禮後,新人與雙方主婚人合影。(圖∕田貴實攝)

太魯閣族的婚姻,是採行一夫一妻制,結婚叫msedolon(姆斯多隆),乃合一之意,而現在一般年輕人都採日本語音kikun(給貢)。太魯閣族人認為,文面的男女,代表男人已有謀生能力,女人也有照顧家庭的資格。傳統太魯閣族習俗,文面之後方可論及婚嫁,如果沒有文面的女人,會被譏為不會做家事,更別說不會織布了,甚至於婚後不能為夫家傳宗接代呢;男人會被譏諷女孩嫁給他,終生吃不到野味,甚至沒有安全感,不會保護女人。

太魯閣族還認為,結婚是成家先決條件,婚後生子也是社會正常法則,前提必須雙方父母同意,男女雙方交往過程中,男方必須到女方家工作一段時間,稱為服役婚,因為女方就要嫁到男方,女方就失去一個勞力,所以男方必須到女方勞動,以彌補女方的損失。如果男女雙方私訂終生,將付出高昂代價,輕者宰豬向親友賠罪,重則趕出家門。

早期太魯閣族,絕對禁止與外族通婚,所謂外族稱族群之外的人,如與外族通婚,將受祖靈懲罰,使子女夭折或帶來惡運,甚至於領養的子女不能與自己子女婚配。婚姻的形式不外乎有:嫁娶婚、招贅婚、交換婚等。

嫁娶婚即一般所稱的女方嫁至男方,由男子繼承產業。招贅婚即入贅,男到女家,成為妻子家族一員,這種男子出嫁,女子繼承家業的制度,在太魯閣族婚姻中也很盛行。交換婚即丈夫的姐妹,嫁給妻子兄弟,亦即「姑換嫂」的意思。

早期太魯閣族,曾有搶婚的習俗,這種搶婚,通常是在慶典或祭儀中,男子中意女子,女子有意相從,之後男子再送女方家屬聘禮,這種搶婚是建立在男女雙方兩情相悅的基礎上,可是被搶的女子有時還裝出不願或哭泣的樣子。現在太魯閣族的婚姻,隨著多元文化的洗禮已經實行自由戀愛,但仍保有雙方父母為主婚人的崇高地位。

根據2020年07月底行政院原民會統計資料顯示,有文面習俗的原住民民族人口數,泰雅族9萬2千人;太魯閣族3萬2千人;賽德克族1萬人。(本文作者∕文史工作者:田貴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