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江志明/宜蘭報導

肝腫瘤熱消融治療新趨勢,微波消融逐漸成為主流方式!台灣腫瘤消融醫學會於羅東博愛醫院舉辦醫學研討會,匯集跨醫療院所專家,透過經驗分享,探討肝腫瘤微波消融術的標準治療模式及針對治療上的困難點尋求解決之方案。

羅東博愛醫院指出,肝癌根除性治療,最常見的處理模式,包含手術切除與局部熱消融治療,其中局部熱消融治療是將探針放入腫瘤內或腫瘤周遭,以熱能破壞腫瘤組織,包含傳統的射頻消融術與目前逐漸成為國際治療主流的微波消融皆是。微波消融是以高頻率電磁波,促使腫瘤組織中水分子高速旋轉產熱,進而達到使腫瘤壞死的目的。對病人來說,消融治療僅會在病人皮膚上留下約0.3公分的傷口,治療時間短,術後4小時即能下床、回歸日常作息,是深受青睞的治療選項。

羅東博愛醫院肝癌召集人暨胃腸肝膽科主任江明峯表示,微波消融術因為燒灼的範圍可預測性較高,可依病人腫瘤狀況,客製化燒灼範圍、盡可能保護肝臟完整性,同時因為其加熱原理為有效電磁場範圍內皆可達到足夠增溫,不用擔心鄰近血管帶走微波熱能而增溫不足,而導致局部燒灼不完全的情況發生,因此,在一些難以處理的位置,微波消融治療具有比熱射頻治療更好的腫瘤治療效率。

然而,隨著微波消融的應用越來越普及,臨床上的治療也開始發現新的問題,江明峯分享4年來執行超過200例微波消融術的經驗,微波消融治療並非單純傳統射頻消融治療的延伸,處理觀念上必須有所改變。新的併發症、治療後組織回縮率、溫度較高導致組織受損不可回復性的問題,還有不同廠牌儀器在應用上的差異點等,目前都已有新的發現與突破。

羅東博愛醫院多年來持續在肝腫瘤治療上深耕經營,除了在微波消融的治療上有嶄新突破之外,2020年以宜蘭經驗挑戰國際治療指引,發現肝癌影像學的診斷中,「靜脈相洗除」的重要性不能低估,研究內容發表於國際期刊《Journal of Cancer》;同年也與基隆長庚一般外科訂下合作備忘錄,透過定期召開的肝癌團隊病例討論會與實際手術參與,在各式困難肝癌治療上密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