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欣欣 / 台北報導
為保護地球平流層的臭氧層,環保署於1996年以後完全禁止進口與生產對臭氧層破壞力最強的氟氯碳化物(CFCs)和海龍滅火劑,並於1996年起凍結破壞力次之的氟氯烴(HCFCs)進口與生產量,管制削減至今每年僅剩1996年之0.5%,預計2030年後完全禁止進口與生產。同時為遏止不肖業者走私非法冷媒,環保署與財政部關務署合作持續查緝違法走私冷媒,杜絕走私的冷媒流入市場,並積極研發建置國內冷媒銷毀之技術。
地球平流層的臭氧層是「好臭氧」,可以先吸收來自太陽的紫外線,避免地球上的人們暴露在過量的紫外光下,造成皮膚或眼睛的危害,上世紀70年代,發現大量使用的氟氯碳化物冷媒(CFCs)和海龍滅火劑已造成地球臭氧層破洞,因此,在1987年世界各國合作簽署「蒙特婁議定書」,共同合作逐步削減破壞臭氧層的物質,臺灣身為地球村一份子,亦自主遵循國際環保公約。在各國合作下臭氧層正逐漸恢復。依據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Copernicus Atmosphere Monitoring Service,CAMS)表示,2021年臭氧破洞大小(24.8百萬平方公里)與2020年差異不大,但與歷史上最大範圍的臭氧洞大小相比(2000年9月28.4百萬平方公里,約歐盟佔地面積的7倍)已有改善;另2020年國際自然期刊研究表示平流層臭氧逐漸恢復,數十年來受到人為活動影響的南半球噴射氣流正逐漸恢復正常狀態。
一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冷氣機、冰箱與汽車空調中的冷媒,早期多為會破壞臭氧層的氟氯碳化物(CFCs)與氟氯烴(HCFCs);為改善臭氧層破洞的問題,目前市面上則以氫氟碳化合物(HFCs)作為冷媒替代物質為主,例如一般家用冷氣機冷媒R-410A與R-32,該物質雖不致造成臭氧層破壞,但其全球暖化潛勢(GWP)卻非常高(R-410A的GWP為二氧化碳的2,088倍;R-32的GWP為二氧化碳的675倍),將加劇全球暖化,目前我國已開始研究更新一代對環境影響更小的冷媒。今(2022)年適逢蒙特婁議定書簽署後的第35週年,聯合國以「全球合作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主題來呼籲全球共同採取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並為後代子孫共同來保護地球上的生命。
環保署呼籲民眾,使用冷氣機、冰箱等冷凍設備,於使用過程中亦應定期保養,一旦發現冷媒洩漏時應立即修理以避免排放至大氣中,大家一起藉由良好的生活小習慣共同保護我們的大氣環境。環保署除將持續控管破壞臭氧層之化學物質外,後續將依循蒙特婁議定書下的「吉佳利修正案」,規劃我國對於未來氫氟碳化合物(HFCs)的管制及削減,搭配冷媒替代品推動,逐步減少氫氟碳化合物(HFCs)對於環境的影響,持續與國際共同攜手保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