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由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主辦的2022「灃食SUPER食育教師大賽」日前圓滿落幕,最後由高雄市凱旋國小認識豆類食材主題教案「無所不在的豆寶」、以及桃園市永安國小附設幼兒園的客家米食文化教案「客『粄』印象」從100多件教案中脫穎而出,獲得評審團金獎肯定。
評審長、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教授林如萍觀察,今年度的參賽作品過半融入在地食農與飲食文化做為教案主軸,許多老師運用探究、生活對話甚至實驗,回到以「學生」為主題,培養孩子從實做中學習的自主性;而許多團隊也善用灃食教材,為教案注入更多學習策略,多元教材的創意展現,讓投入飲食教育的努力更被看見。
觀察午餐常見豆類菜色 實作中認識家鄉農產
高雄市凱旋國小團隊的教案從營養午餐出發,串連起學校與家庭教育,希望讓孩子將飲食教育帶回家庭。教案融合灃食基金會的各種豆類教材,讓課程更加豐富完整;引導孩子觀察午餐中隨處可吃到的豆類食物,並以創意方式,帶領孩子以繪畫、作詞作曲、或是發想廣告台詞等方式介紹創意料理,讓學習過程更加有趣。
▲桃園永安國小附幼教案融合客家與海洋元素,獲得評審青睞。(圖/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提供)
團隊成員歐妙苓說,教案中融入高雄在地農產「毛豆」,作為家鄉的外銷主力,希望能讓孩子了解在地食材,更對家鄉產生認同感與榮譽感,傳遞「吃在地、食當季」背後的永續觀念;成員胡心怡也說,教案發想過程中,發現在橋下有人在販售生毛豆,馬上就衝去買下一大包,「沒有什麼比讓孩子親眼看到毛豆更有學習意義的事情了!」
融合客家與海洋元素 以飲食帶領孩子認識在地文化
桃園永安擁有全台獨一無二「海客文化」,海洋與客家的交融,創造出特別的文化元素與魅力,教師團隊在教案中,引導孩子認識在地的豐富資源,親身耕種,從春耕到收成,日曬米到手工碾米,到一碗上桌的飯,完整體驗食物得來不易的辛勞。
課程中也融合客家米食文化與海洋文化,DIY製作客家粄圓、發粄花之外,更引導孩子去發想如何做出代表「海」的顏色粄,把教學創意融入飲食體現,團隊成員陳美尹笑說,「團隊成員大多不是客家背景的老師,與其說是教孩子,不如說我們也同樣一起在學習,讓文化能夠透過教學,融入孩子的生活中。」
▲大同國小校長盧淑娟認為,食育能串連起不同教學領域,創造更多可能性。(圖/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提供)
鼓勵學校與老師攜手推動飲食教育 今年特別頒發「食育推動獎」
今年「灃食SUPER食育教師大賽」以「校園午餐、飲食文化、在地食農、環境永續」為徵件主題,希望透過課堂上的教案交流,擴大飲食教育的可能性。在校園推動飲食教育,除了在第一線的老師外,也需要學校的支持,因此今年特別增設「食育推動獎」,希望串連起老師與學校,共同為推動飲食教育而努力。
嘉義市大同國小本身為灃食「營養5餐計畫」示範校,今年由校長盧淑娟領軍,以「乳製品」為主題前進總決賽,與不同團隊互相交流飲食教學的心得。盧淑娟分享,與灃食合作導入計畫後,讓校內老師更關注到食育議題,也使得大同國小的飲食教育跟美感、科技跨域學習結合,不但孩子獲益匪淺,也期許師生能一起邁向食育革命新紀元。
灃食舉辦SUPER食育教師大賽,為老師打造揮灑食育創意的舞台,讓積極投入飲食教育團隊有機會互相交流,透過教育現場的實踐,讓孩子從小建立起正確的飲食素養。得獎教案未來將上傳「營養5餐飲食資源網」,讓好的教案能夠在不同的教育場景茁壯,為飲食教育創造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