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南管風—111年南管藝術大匯演」,繼上週末在宜蘭傳藝園區盛大推出「孟府郎君祭•整絃會奏」活動後,即將到來的週末27日(週六)、28日(週日)要再上演「南管戲曲系列」節目,由南管新錦珠劇團、江之翠劇場帶來「交加戲」《秦香蓮》及「梨園戲」《後苑嬉戲》的精彩演出,歡迎民眾入園欣賞。
南管又稱作絃管,以泉州一帶為發源地,流傳於現今的閩南泉腔語系地區,南管曲調優美、節奏徐緩,演唱時講究咬字吐詞,歸韻收音,亦被稱作是東方的古典音樂;南管戲是使用南管音樂作為唱腔以及後場音樂的劇種,在臺灣所指的南管戲包括梨園戲(七子戲)和九甲戲兩類,這次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邀請了【南管新錦珠劇團】及【江之翠劇場】2個南管戲團,分別承襲了「交加戲」及「梨園戲」的演出風格。
南管新錦珠劇團成立於民國38年,承自臺灣交加戲(亦稱九甲戲)大師王包、王萬福昆仲及七腳戲(小梨園)大師徐祥。「交加戲」是結合閩南民歌與七子班文戲身段唱腔,並採用北方武戲的鑼鼓,形成「南北交加」的演出方式。該團是臺灣目前僅存能薪傳及演出的交加戲班,近年來在彰化南北管音樂戲曲館、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等館系進行薪傳教學,對傳統戲曲推廣工作不遺餘力,民國94年更獲新北市政府登錄為傳統表演藝術九甲戲保存團體。
江之翠劇場創立於民國82年,為建立起一套屬於東方人身體的訓練方式,特別導入「南管音樂」和「梨園戲」作為演員訓練的主要內涵。創團團長周逸昌於民國105年驟然離世,隔年由資深團員陳佳雯及魏美慧在臺北市重新立案,並擔任正、副團長。劇團重啟後,新生接棒的江之翠劇場延續前團長南管現代化的理念,也肩負推廣南管藝術的使命,在不違背其藝術本質精神的原則下,嘗試新的結合,激發表演藝術新火花,同時也致力推廣南管音樂,開辦免費體驗營、推廣講座、夏令營等,期望拓展南管觀賞人口。
「南管戲曲系列」節目,8月27日由南管新錦珠劇團帶來經典劇目《秦香蓮》;8月28日由江之翠劇場帶來《後苑嬉戲》精選折子戲演出。演出時間為上午11:00及下午3:30,地點在蔣渭水演藝廳,歡迎民眾前往觀賞。詳細資訊請洽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官網:https://www.ncfta.gov.tw/cultureevent_31_3478.html或臉書搜尋「國立傳統藝術中心-NCF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