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楊基山
縣議員參選人林正芳13日向宜蘭縣政府遞交一份請願書,要求將宜科路更名為南機場路,表面上是一項競選活動,其實它也具有為歷史留名、重視文化內涵的積極意義,因為「地名是歷史的活化石」。
▲1945年2月21日的南機場周遭空照圖。(圖∕中央研究院檔案)
多年前打通的宜科路,係通往日本時代的南飛行場,甚至是昔日的跑道,如今舊址已分別為運動公園、科學園區、縣政中心及宜大校區所取代,除了八角指揮塔及列入管制的機堡群外,幾無機場遺跡。
▲南機場的導覽解說活動。
南機場因二戰而生,也是神風特攻隊的出擊處,以「文化領航者」為競選訴求的林正芳,認為更名活動,既可喚醒民眾對戰爭的記憶,也能為歷史留名,尤其利用現在住戶不多,行政作業不致過於麻煩。
林正芳的請願活動,在催生「南機場路」的同時,更積極的意義在於告知官方,今後在為道路命名方面,應更慎之為之,或許更名只是「正視歷史」的方法之一,卻也是政府可以主導的行政作為。
▲南機場舊址的機堡群。
請願人認為,文化就是宜蘭人生活的軌跡,如能趁著公共建設或是開闢道路之際,多放入一些文化的元素在其中,自可提昇生活周遭的文化氛圍,亦為文化立縣作見證增添柴火,何樂而不為?
宜蘭市原本有座「蘭陽寺」,即地政大樓現址,係日本人重要信仰中心,而後方有條「寺後巷」,可還原這段歷史,數年前戶政單位將其更名為泰山路的巷弄,最後「遺跡」的消失,該寺也真正走入歷史,此例更印證請願活動的正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