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青琪/雲林報導
雲林縣政府打造夜間新亮點, 1日晚間於北港水道頭文化園區舉辦「點亮幸福‧閃耀古蹟」啟燈音樂晚會,在寧靜柔美的光影下,搭配巴里吉他室內樂團高質感的現場演奏音樂,透過SDGs永續觀光場域的營造,不僅讓這座縣定百年古蹟建築再現風華,更將雲林北港的在地文化精神融入園區內每一個角落,令夜間悠遊其中的民眾感受到這座灌溉了北港將近一世紀的舊自來水廠,所代表的珍貴文化保存價值及意義,也豐富了小鎮生活的脈絡點滴。
▲著名的古蹟歷史建築-十角水塔造型特殊,全台唯一。(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觀光發展不必然與文化保存是衝突對立的,雲林縣政府在SDGs永續發展的政策下,積極推動文化觀光產業,北港是雲林的重要核心城鎮,具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在日治時期就是水陸交通經濟中心,而「北港第一淨水廠」原為日治時期1930年建成的自來水廠,具當時最先進的水廠設計,供應北港居民飲水超過一甲子,於1997年停止營運。這裡充滿豐沛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著名的古蹟歷史建築,十角水塔(貯水塔)造型特殊,全台唯一,雲林縣政府於2006年登錄為縣定古蹟,是台灣近代公共工程之代表建築,而自來水廠日式宿舍群,也於2021年重新修建完成,並登錄為歷史建築,另包含慢濾池、抽水井、循環池等舊有水廠設施,在現今看來,皆成為最佳的歷史文化教材,也因而使得北港水道頭文化園區在文化保存與建設修復的推動上格外具有意義。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北港是個有溫度的小鎮,也是雲林及台灣質樸人情味的縮影,正如同每一座先進的國際城市皆致力於保護轄內文化古蹟,縣府對於縣內每一處具有歷史非凡意義的文化景點修復再造亦不遺餘力,並持續賦予縣內古蹟新生命。為提升古蹟保存及結合觀光亮點規劃,雲林縣政府於2004年著手推動北港水道頭文化園區的整治修復,從古蹟十角水塔(貯水塔)、抽水機房(唧筒室)到歷史建築日式宿舍群(廠長宿舍及員工宿舍),在歷經長時間的規劃與執行,北港水道頭文化園區於2021年終於修建完成,並於2022年6月打造夜間光環境完竣,即將展現不同的古蹟新風貌。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縣府打造雲林最具特色的夜間景點,在夜間光環境啟用之後,未來十角水塔及歷史建築日式宿舍將規劃引進藝文團隊、文創咖啡、藝術展覽,打造與日本「職人工藝館」相近屬性之藝文場域。而歷經年餘的園區光環境規劃設計重點工作,由文化觀光處於110年進行設計競圖規劃遴選專業團隊,在經過多方評選後,則由屢獲國際大獎肯定的策展人彭力真藝術總監及其團隊埴鈁藝術有限公司負責執行。
▲北港水道頭文化園區已成為雲林最具特色的夜間景點。(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近年來策展人彭力真在台灣的公共藝術案場規劃設計作品中,曾獲義大利A’DESIGN AWAEDS燈光設計銅獎、IAA國際獎項聯盟MUSU Creative Awards展場設計與文化藝術數座金獎、DRIVENxDESIGN AWARD PROGRAMS旗下跨國舉辦之國際設計聯盟競賽─New York Design Awards紐約設計大賽「燈光設計/Lighting Design」銀牌獎等多項國際獎項,水道頭文化園區的古蹟建物與景觀在彭力真藝術總監的規劃執行過程中,除考量古蹟之美的呈現方式,同時亦運用多項環保綠能工法,搭配先進太陽能設施,造就零用電的光效能源,深獲肯定,值得推廣。
水道頭文化園區在專業團隊的規劃設計及佈設設施後,自6月3日開始測試點燈,夜間搖身一變宛若網美景點,每一條步道俯拾皆美,夜間溫暖的光源色系包覆園區並造就景觀層次感,景觀池畔蛙鳴蟲聲伴隨波光粼粼倒映,路過民眾皆驚艷於水道頭文化園區的轉變。自試點燈以來逐漸獲得好評,同時配合四季光源運用率,規劃夏季自夜間6點半亮燈,冬季則調整於傍晚5點半,並考量周邊鄰里夜間休憩,每晚皆於10點閉燈。閉燈後的園區通道仍留有太陽能燈具設備,可以持續守護行經民眾的夜間安全,不但節能減碳,更暢議於生態環保,是園區光環境設計規畫的一大亮點。
1日除了「點亮幸福‧閃耀古蹟」啟燈音樂晚會表演以外,日式宿舍也有試營運活動,有26號果舖、神級滷肉飯、迴流小古董(和服古著)快閃進駐,另外還設置了闖關遊戲大挑戰!只要下載慢遊雲林APP,登入之後點遊戲頁面,在現場找尋包含「北港水道頭文化園區、十角水塔(貯水塔)、日式宿舍群、抽水機房(唧筒室)、慢濾池、抽水井(唧筒井)、沉澱池」等共七座園區現代化藝術造型指標,並執行完問題回答,就可以兌換一杯香醇咖啡,除了讓參遊民眾藉此更加了解縣內著名古蹟景點的悠久歷史,更可於夜間在各指標搭配光環境的光效引導下漫步悠遊水道頭文化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