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D-1單抗百澤安®聯合化療顯示出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和臨床意義的生存獲益,與單獨化療相比,患者生存期延長了6個月以上
  • 在本次研究的兩個治療組中,最常見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相似,百澤安®未出現新的安全性警示

中國北京、美國麻省劍橋和瑞士巴塞爾2022年6月30日 /美通社/ — 百濟神州(納斯達克代碼:BGNE;香港聯交所代碼:06160;上交所代碼:688235)是一家立足於科學的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于開發創新、可負擔的藥物,旨在為全球患者改善治療效果,提高藥物可及性。公司今日宣佈全球3期臨床試驗RATIONALE 306的最新數據,評估百澤安®聯合化療治療既往未接受過晚期疾病全身治療的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成人患者的效果。在2022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世界胃腸癌大會(摘要#LBA-1)上,公司口頭報告了本次研究的最新數據結果,顯示接受百澤安®聯合化療的患者總生存期(OS)取得統計學顯著性和臨床意義的改善,中位OS為17.2個月[95% CI:15.8 ~ 20.1],而接受安慰劑聯合化療的患者的中位OS為10.6個月[95% CI:9.3 ~ 12.1]。與安慰劑聯合化療相比,百澤安®聯合化療使患者死亡風險降低34%(HR = 0.66[95% CI:0.54 ~ 0.80,p < 0.0001])。 

百濟神州實體瘤首席醫學官Mark Lanasa醫學博士表示:「在預先設定的一線治療ESCC的患者亞組中,百澤安®聯合化療在評估緩解有效性和持久性的關鍵終點方面,顯示出一致且具有臨床意義的獲益,對此我們無比振奮。我們由衷感謝全球各地參與本次研究的ESCC患者,共同為這一具有挑戰性的疾病尋求新的治療方案。」

本次研究中,無論患者基線時PD-L1表達狀態如何,均觀察到百澤安®聯合化療的OS獲益。在百澤安®聯合化療組中,PD-L1評分≥ 10%的患者的中位OS為16.6個月[95% CI:15.3,24.4],而安慰劑聯合化療的患者為10.0個月[95% CI:8.6,13.0](HR = 0.62;95% CI:0.44,0.86,p = 0.0020)。PD-L1評分< 10%的患者分析顯示,百澤安®聯合化療的中位OS為16.7個月[95% CI:13.0,20.1],而安慰劑聯合化療為10.4個月[95% CI:9.1,13.0](HR=0.72;95% CI:0.55,0.94)。該生存獲益在所有其他預先設定的亞組中一致,包括按人種、地區和化療選擇劃分的亞組。

美國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市的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腫瘤學副教授兼胃食管癌疾病組主席Harry Yoon醫學博士表示:「在全球範圍內,ESCC在所有食管癌病例中占了絕大多數,但不幸的是,使用化療治療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僅為一年,因此在我們的研究中,百澤安®與化療聯合使用時觀察到的生存獲益是非常有說服力的。此外,百澤安®與化療聯合用藥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特徵與既往該人群僅用化療時顯示的特徵保持一致,這也令我們倍感鼓舞。」

與僅用化療治療組相比,百澤安®聯合化療組的無進展生存期取得顯著改善(5.6個月對比7.3個月;HR = 0.62 [95% CI:0.52,0.75,p < 0.0001]);與僅用化療組相比,百澤安®聯合化療組在總緩解率(ORR)方面也觀察到獲益(42.4%對比63.5%;p < 0.0001);百澤安®聯合化療組的中位緩解持續時間為7.1個月[95% CI:6.1,8.1],而僅用化療組為5.7個月(95% CI:4.4,7.1)。

兩組中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的發生率相似;最常報告的TRAE(發生率≥ 20%)為貧血、中性粒細胞計數降低、白細胞計數降低、食欲下降減退、噁心和外周感覺神經病。

百澤安®用於治療既往化療後的晚期或轉移性ESCC的新藥上市申請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受理,目前正在審評過程中。此外,百澤安®用於治療既往接受化療後的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以及與化療聯合用藥治療既往未經治療的晚期或轉移性NSCLC的申請也已獲EMA受理,目前正在審評中。2021年1月,百濟神州宣佈與諾華達成合作,授權諾華在北美、歐洲和日本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百澤安®

百澤安®已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於9項適應症的治療,包括此前已獲批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一線標準化療後進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ESCC患者。目前,百澤安®在中國以外國家或地區尚未獲批。

關於RATIONALE 306研究

RATIONALE 306(NCT03783442)是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全球性3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百澤安®聯合化療,作為晚期或轉移性ESCC患者一線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試驗的主要終點為總生存期(OS)。次要終點包括根據RECIST 1.1版評估的無進展生存期、總緩解率、緩解持續時間、PD-L1評分≥ 10%患者亞組的OS,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指標和安全性。

該試驗在亞太、歐洲和北美的研究中心共入組了649例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接受百澤安®聯合化療或安慰劑聯合化療治療。

關於食管鱗狀細胞癌

根據原發癌細胞的不同,食管癌主要分為鱗狀細胞癌(ESCC)和腺癌(EAC)。ESCC是食管癌最常見的亞型,占全球食管癌的85%以上。[i][ii]由於許多患者確診時已處於疾病晚期,因此ESCC的總體預後仍然較差,疾病管理極具挑戰性。[iii][iv][v]

關於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 

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是一款人源化IgG4抗PD-1單克隆抗體,設計目的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與巨噬細胞中的Fcγ受體結合,幫助人體免疫細胞檢測和對抗腫瘤細胞 。臨床前數據表明,巨噬細胞中的Fcγ受體結合之後會啟動抗體依賴細胞介導殺傷T細胞,從而降低了PD-1抗體的抗腫瘤活性。

百澤安®是第一款由百濟神州的免疫腫瘤生物平臺研發的藥物,目前正進行單藥及聯合療法臨床試驗,以開發一系列針對實體瘤和血液腫瘤的廣泛適應症。

百濟神州已在3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或完成了20多項百澤安®的註冊可用性臨床試驗,其中包括17項3期臨床試驗和4項關鍵性2期臨床試驗。

關於百濟神州腫瘤學

百濟神州通過自主研發或與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攜手,不斷推動同類最佳或同類第一的臨床候選藥物研發,致力於為全球患者提供有效、可及且可負擔的藥物。公司全球臨床研發和醫學事務團隊已有約2,900人且仍在不斷壯大,目前正在全球範圍支持100多項臨床研究的展開,已招募受試者超過16,000人。公司產品管線深厚、試驗佈局廣泛,試驗已覆蓋全球超過45個國家/地區,且均由公司內部團隊牽頭。公司深耕於血液腫瘤和實體腫瘤的靶向治療及腫瘤免疫治療的開發,同時專注于單藥療法和聯合療法的探索。目前,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三款藥物已獲批上市:百悅澤®(BTK抑制劑,已在美國、中國、歐盟和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其他國際市場獲批上市)、百澤安®(可有效避免Fc-γ受體結合的抗PD-1抗體,已在中國獲批上市)及百匯澤®(PARP抑制劑,已在中國獲批上市)。

關於百濟神州

百濟神州是一家立足科學的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于開發創新、可負擔的藥物,旨在為全球患者改善治療效果、提高藥物可及性。目前公司廣泛的藥物組合包括40多款臨床候選藥物。公司通過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和合作,加速推進多元、創新的藥物管線開發。我們致力於在2030年前為全球20多億人全面改善藥物可及性。百濟神州在全球五大洲打造了一支超過8,000人的團隊。欲瞭解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www.beigene.com.cn

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包含根據《1995年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案》(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 of 1995)以及其他聯邦證券法中定義的前瞻性聲明,包括百濟神州的進展、百澤安®預期的臨床開發、藥政里程碑和商業化進程,以及在「關於百濟神州」和「關於百濟神州腫瘤學」副標題下提及的百濟神州計畫、願景、抱負和目標。由於各種重要因素的影響,實際結果可能與前瞻性聲明有重大差異。這些因素包括:百濟神州證明其候選藥物功效和安全性的能力;候選藥物的臨床結果可能不支持進一步開發或上市審批;藥政部門的行動可能會影響到臨床試驗的啟動、時間表和進展以及藥物上市審批;百濟神州的上市藥物及候選藥物(如能獲批)獲得商業成功的能力;百濟神州獲得和維護對其藥物和技術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能力;百濟神州依賴協力廠商進行藥物開發、生產和其他服務的情況;百濟神州取得監管審批和商業化醫藥產品的有限經驗,及其獲得進一步的營運資金以完成候選藥物開發和商業化以及實現並保持盈利的能力;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對百濟神州的臨床開發、監管、商業化運營以及其他業務帶來的影響;百濟神州在最近季度報告的10-K表格中「風險因素」章節裡更全面討論的各類風險;以及百濟神州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期後呈報中關於潛在風險、不確定性以及其他重要因素的討論。本新聞稿中的所有信息僅及於新聞稿發佈之日,除非法律要求,百濟神州並無責任更新該等信息。

[i] Wang QL, et al. Clin Epidemiol 2018;10:717–728.
[ii] Huang FL, Yu SJ. Asian J Surg 2018;41:210–215.
[iii]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What is Esophageal Cancer? Available at https://www.cancer.org/cancer/esophagus-cancer/about/what-is-cancer-of-the-esophagus.html. Accessed August 2021.
[iv] Codipilly DC et al. Gastrointest Endosc. 2018 Sep; 88(3): 413–426.
[v] Abnet CC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18 Jan; 154(2): 360–373.